• 189阅读
  • 0回复

秉白心志的金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7
第8版(周末)
专栏:

秉白心志的金星
赵国政
是艰难跋涉的脚步,还是铿锵进取的脚步?是宇宙运行中自然节律的脚步,还是生命旅途中心路历程的脚步?青年舞蹈家金星在他的现代舞作品展示会上演出的第一个节目《脚步》,既是一个给人多种启示的作品,又像是秉白心志:在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中,脚步将和心律一起跳动。其心志不可谓不大。
金星少小扬名。早在一九八五年他从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中专毕业不久,便在首届全国“桃李杯”比赛中一举夺得少年组男子冠军。他那优美轻盈、张力无穷的跳跃,调控自如完美的造型,疾骤如轮的旋转,对音乐对作品含情蕴意姿采兼得的分寸把握,都充分显示他那一派良好的舞蹈教养。紧接着在名家如云的第二届全国舞蹈大赛上,又荣获特别优秀演员奖。一时间他被同龄人崇为楷模,被长辈视作希望。正当人们瞩目于他辉煌再继的时候,他却在国内舞坛销声匿迹不见了。直到今春他才鬼使神差般地出现在由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全国编导集训班上,传授起现代舞的编舞技法了。学员们反映他所教授的舞像一股清新的风,因而学习兴致极高。原来,他于一九八八年获取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去了。
金星,这个有着某种吉兆含义的名字,好像真的为他带来不尽的幸运:他先后从师的玛莎·格雷姆、莫尔斯·坎宁汉、侯赛·里蒙、阿尔文·艾利、马瑞·路易斯等,都是当今世界上令人可望而难于趋前的现代舞大师。他们对这位悟性高、能吃苦的东方青年分外青睐并给予悉心指教,加上美国既是现代舞的故乡,又是现代艺术极为普及的国家,使他很快进入了独立创作状态并走上了美国舞蹈节。这个一年一度的舞蹈节既是比赛的场合也是艺术交流的场合,吸引着世界上各个国度的舞蹈家和舞蹈团体前来赴会,国际影响很大。年仅二十一岁的金星连续三年被舞蹈节聘为编舞小组成员,其中一次竟高居于首席编舞的位置。他以中国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的“半梦”还给他带来“最佳编舞家”的荣誉。多少著名的舞蹈家都以能结识这位年方弱冠的东方青年为荣。
头上的光环熠熠生辉,这使他时而为意大利国家电视一台驻台编舞,时而执教于比利时皇家舞蹈学院和罗马舞蹈艺术中心,时而在欧美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最新作品,时而应韩国文化部之邀在汉城举办独舞晚会……他来往于舞蹈名流之间,进出于辉煌的艺术殿堂,其风光景况不度自知。然而正当他桂冠盈头,荣耀日显的时候,他意识到这些并不是出国深造的初衷,也不是自己追求的目的。该回国了,要将几年的所学回报给哺育自己的祖国。而且说走就走,师情、友情、荣誉、金钱都未能使他犹豫和动心,毅然踏上归国的航程。
当我看完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金星现代舞作品展示会”,果然发现他的舞风骤变,不再以那些华丽的舞姿和炫目的技巧取胜,而进入了一个深邃的境界;也不再以充分表现他人创作而得意,跳的全是自己的舞;是自己的心灵与外部世界在交织感应和强烈的撞击中迸发出来的舞。率真、质朴、粗犷、本色取代了场面的张扬和舞序的绚烂;伸与缩、线与点、体与积的交错对位取代了惯常的线条;幽远阔大的万千气象代替了一时一物一人一景的具象;对观众的理性给予大于对观众的情感煽动……他的创作思维是开放性的,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改变了观众纯然的客体态度而进入艺术的主体状态。
当我请他谈谈举办这次展示会的想法时,他说: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是美国所不具备的;而开放性的创作思维则是我们所欠缺的。因而无论是古老的中国还是现代化的中国,都需要对现代艺术加以借鉴,现代舞也需要中国文化的滋补,这已为改革开放以来舞蹈发展所证实。但国人对它毕竟感到陌生,接受起来要有个渐进的过程。我本人在转型后也需要在实践中确立好自己的坐标。因而此次演出并不着眼于个人的成败得失,而意在投石问路。遥想舞蹈艺术家吴晓邦老师,三十年代留日归来在上海首次举行舞蹈展示会的时候只卖出一张票,买票的人还是位侨居中国的波兰妇女。然而他正是从这一位观众开始走向全国,走向辉煌的舞蹈生涯,直至成为当代中国的舞坛泰斗。我当然不能和吴老师相比,但我敢说自己的追求和心志,和当年的吴老师是一样的严肃、一样的真诚……(附图片)
他已享誉国际舞坛,是我国舞蹈界的俊彦,在他的舞蹈晚会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舞前进的脚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