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蔡家崖的日子好起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8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蔡家崖的日子好起来了
杨桂珍
1948年春,毛主席转战陕北一年多之后,于3月23日东渡黄河,率中央机关于3月26日来到山西兴县蔡家崖。
蔡家崖坐落在晋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个当时仅有200余人的小山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1年的血火战斗中,它一直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
晋西北的3月末,虽已春风和煦,嫩草茵茵,却依然有着阵阵寒意。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抵达后,住在贺龙专门为他们腾出的军区司令部大院里。此处原是晋绥开明绅士牛友兰先生的院子,人称“花园院”。但是,经过一年多鞍马劳顿的主席并没有在这清雅的环境中稍事休整,当天晚上,就召集晋绥领导同志听取晋绥全面工作特别是土改工作的汇报。在蔡家崖的10天中,毛主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毛主席3次接见了基层干部和贫农团代表,详细总结了晋绥边区土地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他心中还筹划并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大计。每当夜深人静,繁星闪烁,毛主席窑洞里的灯光经久不息。周恩来、贺龙等同志也彻夜不眠,经常亲自查哨,警惕地保卫主席的安全。
4月1日,在边区干部战士自己修的司令部大礼堂里,毛主席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做了讲话。他谈笑风生,挥洒自如地分析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指出了新形势下我党工作的特点,并对晋绥边区的工作做了高度评价。会议结束后,参加会议的《晋绥日报》记者向贺龙同志提出,想让主席给他们讲讲话。贺司令员说,主席日夜操劳,忙得很,有机会我问问他。
报社同志以为希望不大,就回去了。谁知当天晚上突然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主席接见。大家高兴得一晚没睡,天刚亮就动身,从驻地高家村步行7.5公里赶到蔡家崖。
在临时腾出的一间警卫室里,主席与十几位报社代表进行了谈话。从无产阶级的办报方针到革命报纸的作用,从记者深入群众到群众办报,从晋绥日报的朴实作风到自我批评,整整谈了一上午,结束后和同志们一起吃饭。又应同志们的要求,为《晋绥日报》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土地改革总路线写了两幅题词。
4月4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离开蔡家崖前往西柏坡。在蔡家崖的日子里,毛主席白天忙于谈话、调查,晚上工作到深夜,但分别时还对贺龙同志说:“遗憾的是没到群众中走走,老百姓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生活还很苦。好在这种日子不会太久了,会好起来的。”
毛主席走后,《晋绥日报》全文发表了两篇讲话和题词,各解放区出版了20多种单行本,后来被选入《毛泽东选集》。
4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老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蔡家崖是乡政府所在地,有500多口人。原先乱石滚滚的河滩,现在石坝巍然屹立;蔚汾河上,一桥飞架南北,与通往县城的柏油路相接;村里新房排排、整洁清新;村民自己的汽车、拖拉机忙忙碌碌,小作坊机声隆隆。原先毛主席、周总理等住过的司令部大院,已辟为晋绥边区政府纪念馆。然而,也不必讳言,这里仍然是贫困山区。村民们刚刚能解决温饱。交通和信息闭塞,陈旧的观念及资金的匮乏仍极大地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可喜的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片光荣的土地,给予了大力的扶持。最近,由岢岚到兴县瓦塘的地方铁路已动工修建,世界银行投资的蔚汾河流域综合开发也在论证之中。这些无疑会促使老区人民的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老区的面貌将日新月异!
(附图片)
一九五八年毛主席在广州市郊视察。本报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