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阅读
  • 0回复

朝鲜孤儿在东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6-08
第3版()
专栏:

朝鲜孤儿在东北
中国人民慰问住我国朝鲜儿童代表团吉林分团
坐长图线的火车到龙家堡,再穿过一片宽阔而肥沃的土地,就可以看见一所校舍,有一个小小的运动场。这是吉林九台县朝鲜第一爱育园,这里住着一百三十二个朝鲜的孤儿,和来自朝鲜的三十九位教师和工作人员。这些孩子都是从战争的炮火中,从敌人的轰炸下被抢救出来的。孩子们刚从朝鲜来时,穿上新发的棉衣,他们竟衰弱得架不住。看着他们黄蜡似的面孔,中国的妈妈们禁不住流眼泪了。可是现在,这些小客人完全改变了,红润的小面孔真像圆圆的苹果。戴着小海军帽的男孩,和戴着翠蓝色宽沿帽、穿着翠蓝色小舞衣的女孩,像天使一样在运动场上荡着鞦韆、骑着木马、溜着滑梯。在整洁的寝室里,摆着一溜花花绿绿的小被子,褓姆们为他们贴上一些彩色画片,结上一些彩旗,屋子里显得恬静而美丽。孩子们再听不到像鬼号似的敌机声了。他们年纪虽小,但战争使他们懂得了很多事情,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懂得要为祖国努力学习。中国人民像爱自己孩子似地爱护他们,照顾和帮助他们。朝鲜的教师、褓姆和一切工作人员都依照着朝鲜的教育制度和生活习惯来教育他们,连中国的厨师也精心学习烹调朝鲜风味的菜食。孩子们说: “我们好像是住在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里一样。”
在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人民慰问住中国朝鲜儿童代表团到了东北,带来了中国人民的情意和礼物——各种各样的玩具、乐器、留声机、医药用品、文具、糖果等等。孩子们全高兴极了,他们感到温暖。他们觉得被许多爱好和平的父母爱抚着、关注着。在欢乐的气氛中,忽然七岁的李海子感动得轻声哭了起来。
刚到中国的时候,李海子整天的不哭也不笑,沉默着,像一个大人一样地在深思着什么。谁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朝鲜这样的孩子是太多了。中国的医生治疗着孩子们身体上的创伤;中国的父母和儿童治疗着孩子们心里的创伤,他们的阿姆尼(孩子们喊他们的褓姆、教师为阿姆尼或阿巴几〔注〕)小心翼翼地护理着他们。以后,李海子渐渐愉快起来了。但是从她的小眼睛里,人们完全可以看得出她并没有忘记妈妈是怎样死的。她终于说出来了:
“……我看见妈妈倒下去,我正想跑去抱住妈妈,忽然一个很重的什么东西把我摔倒了;等我醒来,我立刻记起妈妈,妈妈为什么还没来抱我,亲我呢?我抬起头来,忽然发现妈妈直挺挺地倒在血地里,
小惠淑正爬过去抓住妈妈,妈妈全变了,身上鲜血淋淋,两条腿被炸掉了。那些美国的鬼飞机还在头上直嗡嗡;我什么都忘了,拚命朝妈妈扑过去,我想搂住妈妈的脖子。突然我发现我的一只手也不见了,我用剩下的一只手抱着妈妈的头,把我的脸贴在她冰凉的脸上。我什么都不知道了。爆炸的声音又把我惊醒。成排的房子冒着烟在倒塌,和我常在一块玩的一个小朋友,两眼流着血在地上瞎抓乱滚……”
李海子为什么哭呢?中国父母的心感动着她。她懂得除了美国的炮弹外,还有这些善良的心。
在东北二万多个朝鲜孤儿中,有这样惨酷的遭遇的不知有多少。他们懂得爱和恨。在较大的一些孤儿里,我们看见一些得过军功章、荣誉章的小英雄,深刻的爱和恨,使孤儿勇敢而坚强。他们对美国侵略者的痛恨和复仇的决心,使他们加紧学习,大部分孩子在测验时都得到了满分。孩子们热爱和怀念着祖国,他们画着祖国的山水。一个小孩子听见一只在朝鲜常听到的鸟叫,他高兴得跑去告诉阿姆尼:“朝鲜的小鸟也跟我们一块儿来中国了。”他们是忘不了祖国,因此也忘不了仇恨。
在孩子们的老师和褓姆中,一部分原是教育工作者,另一部分是从部队回来的。在战场上,他(她)们是英雄;在孩子们中,他们是一个妈妈或爸爸,孩子们也这样呼喊他们。他们比任何一个时期更认真、更耐心地教育着孩子。他们自己研究和编写教材,他们把革命的乐观情绪带给了每个孩子。
这些孩子,同样受到中国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国的孩子们,给朝鲜的小弟妹们在宽敞的后园种上了很多青枝绿叶的小树,从北京、从西南、从其他各地寄信给他们,寄自己心爱的小礼物给他们,寄自己画的画页给他们。区长蔡本龙发现孩子们缺少一架风琴,他亲自坐火车到长春采买,又亲自从车站背着送到爱育园;干部们三天两头的来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中国的妈妈们给孩子们洗刷衣被,送新鲜的鸡子给孩子们吃,在远方的中国妈妈们,知道有人去东北,她们中间有的扶着病给孩子们写信,托人从街上买回玩具,又托人带到东北。这一切不但表现了中国的母亲和孩子的心,而且表现了热爱和平的中朝两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深厚友谊。
〔注〕“阿姆尼或阿巴几”即“妈妈或爸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