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襄樊市郊区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30
第2版(经济)
专栏:股分合作制在农村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襄樊市郊区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记事
吴江宗 胡立华
襄樊市郊区近年来的变化引人注目:一个乡年产值超过4亿元,进入湖北省十强乡镇前列;今年冒出3个产值过亿元的村。一个内地城市郊区,何来这么快的速度?郊区区长张建一说:是农村股份合作制成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催化剂。目前,郊区股份合作企业已经发展到265家,股东1.4万人,入股总金额1.5亿元。
试点1988年,郊区钱营村的木材加工厂难以为继,村委会同就近的湖北制药厂联办襄南医药化工厂。正当建厂节骨眼上,资金发生困难,工厂被迫停工。进退两难之际,厂长黄立士萌发了创办股份制企业的念头,他同村委会一道聘请了法律顾问,动员干部和药厂职工带头入股。不到一个月时间,入股股东达278人,吸收股金42万元,襄樊市首家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短短4年时间,该厂就从一个7名工人的村办企业,发展成为拥有2000股东、500万元股金原值、370名职工、474万元固定资产、6个分厂、3个中外合资分公司的襄南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100多万元,今年1至9月,实现产值1008万元、利税100万元。
“襄南”的探索,给人们打开了新思路:让农民人人成为股东,共同振兴农村经济。于是,郊区政府抽出3名领导干部成立了股份合作试点领导小组,着手组织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在区、乡、村三级办试点。
推广去年4月23日,115名还带着泥土气息的农民,胸佩红色“股东代表证”喜气洋洋地步入会场,湖北省第一家村级股份公司“乔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章程规定:乔营村将1000万元的集体资产折成股份,70%留归集体,30%划归本村村民名下,作为名义股参加年终分红,村民个人再根据自己享受名义股的数额,认购名义股50%的现金作为个人现金股。名义股股权归集体,个人不得转让、买卖,个人现金股5年内不退股,5年后自愿退股时只退本金。村民像过节一样,涌到公司购买现金股,1000元一股,5天时间售出670股。
乔营股份有限公司只是郊区265家股份合作企业中的一个代表,襄樊市郊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按照其参股形式,大约可分为六种类型:集体经济转换型。其特点是以村(厂)为基础,通过清产核资,将全村(厂)资产分别折为村(厂)集体股和村民(职工)的劳动补偿名义股,使集体财产权属明晰化。职工入股共营型。企业内部职工以劳带资或以资带劳,集资入股,按劳折股,按股分红。横向参股外向型。与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或外商等实行资金、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入股,组建集团,联合办厂,风险共担,按股分红。“一厂两制”混合型。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对企业新上或改造项目实行股份合作,形成厂内特区,独立核算,按股分红。个体参股合作型。由一两个能人挑头,按照劳资双联、合作经营、对等分红的原则,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力等作为股份,合股办厂。多元群体共有型。既有企业内部职工入股,又有企业向社会招股,形成多元单位、多种成分混合为一体的企业。
变化襄樊郊区农村股份合作制实现了“五大突破”:突破外方不能控股的禁区,大胆出让控股权;突破亏损和破产企业的难关,借股份合作之力起死回生;突破个体企业不能办股份企业的限制;突破公私股比例的限制;突破单一工业的圈子,股份合作向农业、养殖业、林果业发展。
“五个突破”带来“五大变化”:由单一内部股份向社会股份、沿海股份、外资股份延伸;由单纯筹资向综合性吸纳资金、人才、技术、产品等发展;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全方位推进;由单个企业向群体化、集团化、区域化深层次演变;由比较粗糙的低级形态向比较规范的高级形态转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