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双拥运动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资料

  双拥运动的由来
徐永汉
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全面而深刻地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其中也包括探讨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在谈到边区的军政军民关系时,军地双方一致认为:边区的军政军民关系总的说来是密切的,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边区的军政军民团结,在1942年整风期间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会议上,军地双方领导以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检查了各自在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接着,双方决定开展一个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地方“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活动。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先公布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拥军公约》和《开展“拥军运动月”的指示》,确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并重新修订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制定了《抗日军人家属离婚处理办法》、《军民诉讼暂行条例》等。同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出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指出:“边区军队与边区人民像鱼和水一样,是分不开的。”确定从2月5日到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和边区部队司令员贺龙,分别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进行宣传动员。一个规模空前的双拥运动在延安兴起了。
1943年1月下旬,林伯渠亲自率团慰问边区驻军和抗属。2月20日,南泥湾驻军举行了5000多人的拥政爱民大会,王震旅长亲自作动员,全体官兵进行了拥政爱民宣誓。各部队纷纷组成秧歌队、民演队与民同乐,派出干部战士向当地政府和居民拜年,清查归还所欠群众的财物,捐助灾民,救济难民,免费为群众治病,帮助群众砍柴、挑水、料理家务等活动。
根据延安地区军政民开展双拥活动的情况,1943年5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拥军运动和拥政爱民运动的经验》的社论,对延安双拥运动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
10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各根据地普遍开展拥政爱民与拥军优抗运动。
此后,这个规模空前的双拥热潮不断向前发展,并且走上经常化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