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往事依依话“双拥”——访延安老县委书记李兴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往事依依话“双拥”
——访延安老县委书记李兴旺
何少华张华兴
“双拥”活动开展50周年之际,我们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延安县委书记李兴旺。
云南省原顾问委员会主任李兴旺,提起当年延安军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激动不已。
他回忆说,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军民就自发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1943年,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这项工作,并要求各根据地党委、军政领导机关都普遍地、无例外地这样做。那时的拥军活动不只是过年过节慰问一下部队,而且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战时组织群众支前,平时组织群众拥军,开展大生产运动,多打粮食支援部队。大生产运动时,所有机关都动起来了,包括中央领导在内都有300公斤的公粮任务。战士们在前线立了功,我们就组织群众敲锣打鼓给家属送匾,又写信给前线的战士,鼓励他们继续杀敌立功当英雄。延安地区至今有的家里还挂着当年政府送的光荣匾。部队也常利用战斗间隙帮助群众担水、劈柴、看病,教群众识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一年当地遭灾,麦苗全部冻死,补种缺麦种,党中央就号召中央机关干部战士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支援人民。而广大群众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子弟兵,有的还将没有完全成熟的高粱、黑豆等收回来,炒干后送给部队应急。那时真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关系融洽。逢年过节,那就更热闹了,军民一起联欢,相互慰问,真是唢呐声声,响成一片;地瓜、南瓜、炖羊肉、黄米年糕,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军民同乐,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军,哪是民。现在只要一闭上眼,当年军民亲密无间的情景就在脑海里闪现。
李老说,据当年不完全统计,1947年至1948年,边区组织了两万人的游击队和10多万民兵配合主力作战。广大群众踊跃支前,仅支前民工就达266万人次,还动员了4.2万名青年参军。正像彭总所说的那样:“我们为什么能够打胜仗,主要一条就是群众条件好,群众跟我们心连心,军民一家人。”
回顾了这段历史,李老感慨地说:“夺取革命胜利,离不开军政、军民团结这个法宝;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也离不开这个法宝。只要我们在新形势下运用好我党在延安时期创造的‘双拥’这一法宝,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就稳操胜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