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周培源同志生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周培源同志生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周培源同志,因病于1993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周培源同志,江苏宜兴人。生于1902年8月28日。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后出国留学。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1928年至1929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和瑞士苏黎士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36年至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在爱因斯坦指导下,从事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1943年至1946年,在美国先后从事流体力学湍流理论的研究及战时科学研究。其间,被选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理事。1947年4月回国。
1949年5月后,周培源同志相继担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世界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并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波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主席,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8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
周培源同志是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是我国理论物理与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师从海森保、泡利、爱因斯坦等当代物理学大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在长达70年的岁月中,他一直从事物理学基础理论中难度最大的两个方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广义相对论方面,他在引入各向同性的条件下,求得了静止场的不同类型的严格解,从而充实了爱因斯坦的引力论;他还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引力场方程本身即可给出宇宙的各向同性(或均匀性)和“弗里德曼”宇宙的度规张量,使该宇宙的度规表达式的求解大大简化,将广义相对论宇宙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近年来,根据他长期对求解引力方程方法的思考,又提出谐和条件应作为一个严格的物理条件,来补充独立引力方程个数不足的困难。他亲自设计的测量光速的实验,证实了他的预测。这在对爱因斯坦引力论的理解上又取得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在湍流理论方面,他早在三四十年代第一个推导出湍流脉动方程,并提出以逐级逼近法求解,引起广泛重视,湍流模式理论由此很快得以发展。70年代,准相似性条件的引入,是周培源同志对湍流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80年代他又提出求解脉动方程的逐级迭代法,从而使他1945年提出的湍流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方程应联立求解的梦想得以实现,湍流求解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他40多年来的顽强奋斗,他终于建立了我国独特的湍流理论体系。周培源同志被世界公认为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人。
周培源同志又是我国科技界最受尊敬的领导人之一,他在担任中国科协领导职务的35年间,为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不懈努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担任中国科学院领导期间,为中国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拓展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在组织领导和促进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还积极倡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并为此倾注了巨大热忱。他非常重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他建议并领导成立了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提出了实现“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思想。他对我国科学事业倾注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赢得世人敬仰。
周培源同志是杰出的教育家。他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教授和领导职务。数十年来,他呕心沥血,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为培养几代科学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桃李满天下。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国际上的著名专家、学者。他热爱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为它的健康发展和兴旺发达而尽心竭力。“文化大革命”中,他看到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理科教育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备受摧残,痛心疾首。在“四人帮”当道,极左思潮肆虐的环境里,他不顾个人安危,为维护科学真理,捍卫人民教育事业,坚决抵制对相对论的批判,反对所谓对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呼吁加强理科教育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上书周恩来总理,受到周总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1972年10月6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针对“四人帮”的种种怪论,提出既要批判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又要批判“理论无用”的错误思想,要抓好基础课的教学,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于抵制当时教育界泛滥的极左思潮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他又“怀着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在国外考察了五个月,先后参观访问21所高等院校,与众多的校长、教授进行交谈。回国后,写成《访美有感——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一文,从师资水平、人才培养、学术现代化、思想教育和领导管理五个方面,对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意见。他长期担任全国招生委员会主任,他认为办好高等教育,首先要保证招生质量。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仍念念不忘要恢复高考。周培源同志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周培源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和九三学社的领导工作,担任科学和教育的领导工作,以及众多社会团体的领导工作,在诸多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才干和杰出的组织管理能力。他同科学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联系。他以自己的崇高威望和高尚品格,团结带动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沿着党所指引的道路不断前进。他在全国政协常委、副主席的职位上,参政议政,尽心尽力,为巩固和发展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1958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以来,三十多年中为九三学社的建设、进步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九三学社的杰出的领导者,深受九三学社成员和广大知识分子的敬重和爱戴。他热心致力于和平外交事业和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他数十次以中国代表团团长或首席代表的身份,出席世界科协大会、世界“和大”理事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周培源同志还是世界著名的世界科学与和平事务会议即帕格沃什会议的创办人之一。他还出访欧、美、亚的许多国家,接待过美国、英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总统、首相、驻华大使及几十个世界著名通讯社、报纸和杂志的社长、董事长,四十多个世界著名的大学校长、科学院院长。特别是在70年代为打开中美和与世界的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1978年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赴美与美国签定中国访问学者赴美的协议,从而敲开了中美科学家之间关闭30年的大门。无论在国际会议上或出访和接待中,他坚定的立场、潇洒的风度、广博的学识,赢得各方面称赞,被誉为“红色中国的物理学家”、“和平老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国与世界科技事业共同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周培源同志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一生追求光明和进步,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早在青年时代,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求学时,就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学校开除。1927年“四·一二”事变时,他虽正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生,仍毅然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和对共产党人的血腥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宁可放弃优厚的待遇,拒绝加入美国籍,并谢绝许多友人的劝告,率全家返回祖国。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深切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从此,他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始终不渝。他对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衷心拥护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在耄耋之年,仍在为加快祖国经济建设奋斗不息。在他领导下,九三学社充分发挥知识密集的优势,开展智力支边和有关咨询活动。他亲自主持了大西南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研究论证,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可行性建议。他十分关心社会的科学文化事业。1987年,他将自己家乡的一所600多平方米的住宅捐献给宜兴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科普文化活动站;1989年又同夫人王蒂女士一起,把收藏多年的145幅古字画珍品赠送给无锡市博物馆,并把该馆回赠的奖金全部送给他们工作过的单位和家乡小学作为科研基金和奖学金。
周培源同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毕生为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辛勤工作,顽强奋斗,无私奉献,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胸怀坦荡,一身正气,追求真理,坚持原则,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他具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严谨治学的作风、大学问家的修养;他谦逊质朴、平易近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俭朴,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是广大后生学人的良师益友。所有这些,使他赢得了广大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衷心爱戴和尊敬,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表率和楷模。他不愧为我国的科学巨匠,一代宗师。他的逝世是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
周培源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的杰出贡献和历史功绩将彪炳青史,永留人间。(新华社发)
(附图片)
1964年,毛泽东接见周培源和各国科学家。
1982年,邓小平亲切会见周培源。
周培源(左)同北大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小组成员研究教学改革。
周培源(右)和夫人王蒂澂同孩子们在一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