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给孩子们一些自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联合举办

给孩子们一些自由
河南师范大学袁德林
今年暑假,我担任了新乡市一所重点小学五年级夏令营辅导员,对青少年学校教育有了较深的了解。
我曾让同学们写了两篇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和《假如我是班主任》。同学们写出了自己的烦恼,写出了对家长和老师的不满。他们还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许多天真、幼稚的设想,有些建议是发自心底的呼唤:“给同学们一些自由,精简作业,让同学们多玩玩……”
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着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为了升学,家长和学校联合起来,使学生总有做不完的作业,解不完的题。学校除了统编教材以外,还有《巩固与提高》、《基础训练》、《同步训练》、《同步作文》等等省市配套教材。在学校,课前有预习作业,课堂有必答作业,课间有思考题,课后有家庭作业;到家里,家长再布置作业,早起晚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好儿读书时”。
鼓鼓的、沉甸甸的书包,这与小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称,简直是前进的沉重包袱!稚嫩的肩膀哪能承受这超负荷的劳动?这样的教学紧紧地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遏制了他们天性的发挥,扼杀了他们智慧的火花。他们毕竟是孩子,爱玩是其天性。在教学中,我发现:往往淘气活泼爱玩的孩子智力水平比较高,他们有问不完的问题,富有创造性。相反,那些埋头苦读的孩子却往往既不会玩也不会学。
同学们还反映,老师们有两大绝招:家访和惩罚。原来这“家访”变成了“搬兵告状”的代名词。家访本来可以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有些“家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孩子们谈“访”色变。
老师惩罚学生的方法也十分不当:罚抄课文,打扫卫生,晒太阳——进行“光合作用”……这些惩罚不但不能调动积极性,还助长了不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校和家庭应减轻孩子们负担,给他们一些自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