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学生纷纷上奥校,可喜?可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0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学生纷纷上奥校,可喜?可忧?
数学竞赛只有有利于教学改革,推动学生能力大面积提高,走“普及性和大众化”之路,才能健康地发展。刚获得国家数学竞赛世界联盟颁发“爱尔特希国际奖”的裘宗沪先生不久前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近两年,随着我国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连传捷报,学生中间也形成上“奥校”热潮,星期天纷纷“加班”。教育部门明文规定,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取得一定成绩,升学考试可以得到加分或推荐。今年,北京市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于是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奥校”学生行列。多数学生参加“奥校”只是为上重点学校再加个“砝码”。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裘宗沪主任对数字竞赛与升学考试挂钩颇有看法,认为这背离了竞赛宗旨。他认为有些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也上学科竞赛班,而他们现在熟练掌握加减法才是第一位的。过早地让学生接触高难数学,会丧失一般解题能力,并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裘先生从1985年起参加指导每年一届的国际数学竞赛,他发现试题中第一道题,通常所说的基本题、送分题,中国小选手往往表现不佳,甚至出现失误,这说明平时基础训练不够。目前,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已制定高中、初中数学竞赛两个大纲,对基层培训和“奥校”数学划定一些基本和重要内容,防止出现过分重视尖子和奖牌,而不大注意基础训练的情况。
对降低国内数学竞赛试题难度,有人担心将直接影响我国参加国际竞赛的质量水平。裘先生解释,数学竞赛本身在于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发现人才。只有真正做好普及,才能稳固地提高,关键不在几个人几块奖牌,而在于整个民族数学水平的提高。
(11月22日《北京日报》孟为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