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当会“踩点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安达杯文艺短论征文

  当会“踩点儿”
张毅
近日常听到一些近乎无奈的慨叹:面对愈来愈盛的经济大潮,艺术已没什么用了。
果真如此吗?持这种观点的人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并非时代浪潮中的一块浮萍,随波逐流找不着方向,而是具有独立美学品格的文化形式,它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路数,那就是要“踩点儿”。
所谓“踩点儿”,就是指艺术创作要在变动不居的现实当中准确而有力地把握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以及最能打动人心的思想与情感,然后再将它们审美地表现出来。
实际上,“踩点儿”的问题还是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样一个老话题,但旧题重谈意义却不一样。艺术离不开现实,它要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表现芸芸众生的所思所想,艺术创作若踩准了点儿,也就是写出了时代生活中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使人动情使人落泪,便不愁没有人欣赏与维护,有了众人的欣赏与维护,还担心什么“没用”?
当然,有用还是没用不能作庸俗的理解,总不能把欣赏艺术与吃饭穿衣取暖御寒之类相提并论。
艺术创作需靠紧现实,需要“踩点儿”,但同时也应注意不能盲目“踩点儿”。艺术既要关注现实,同时也要冷静地审视现实,而不是为现实情景所左右失去了自身独特的品格。不能今天开公司热门就写一把公司如何如何,明天经济开发区走俏又去练一回开发区怎样怎样。一句话,艺术不等于新闻报道,它要表现出纷繁复杂而变化万千的现实生活中某些沉实的东西,要表现出处在当前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人们灵魂的真实。虽然我们不必奢求当代再出一部《红楼梦》,但总得为后来的人们留下点“靠得住”的东西。这就需要艺术家们不但要敢于“踩点儿”,而且更要善于“踩点儿”。
 眼下,一些影视作品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表明艺术还是有用的——它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以下的关键问题是:艺术家们要胆子更大一些,潜入“海”底去踩到更实在、更准的点儿,捞出“干货”奉献给广大读者观众,提高艺术的档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