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拓展自己的空间——读《多梦的西高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拓展自己的空间
——读《多梦的西高原》
姜耕玉
李瑛是当代诗坛一位多产诗人。最近读到他的诗集《多梦的西高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是他在1987—1990年期间作品的结集。新时期以来李瑛的艺术变革精神在这本集子中得以充分的发挥,使自身的诗歌艺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多梦的西高原》的显著特点,是诗人的生活视野和心灵视野的拓展,深化了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李瑛属于为人民而歌唱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不断把自己置身于开放的社会生活中,使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感情得到新的积累和丰富,乃至新的感觉、意识、道德观念和习俗风尚,也随之诞生。同时,诗人又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前进着的现实生活,又将目光和触觉伸向遥远,伸向历史,伸向大地的深处。从对社会生活的纵横两个方面拓展了视野,从而使诗得以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显示其生命力和涵盖力。
诗人把追求民族的本源精神作为探寻的目标。从历史的古荒原上寻找先民的足迹及其创造的文化遗产,并且善于透过社会和历史的表层,探索和表现仍然活跃在历史深处、具有永恒意义的生命形象。《多梦的西高原》中的诗歌意象,大致是雄浑古老的西高原与诗人心灵之间自然契合的产物。应该说,广阔无垠、人迹希罕的西高原,因更接近自然的大陆,更能袒露宇宙磅礴的生命和人类世界的本源,而更有利于建构特有的具有自然深度的诗歌世界。当然,这还取决于诗人对大自然的体验和感受的深度。
这本集子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李瑛努力从表现现代生活出发,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调整和革新传统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开拓了诗歌的美学空间和诗的语言领域。为增强新诗形式的表现力和质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从《多梦的西高原》看李瑛诗歌的艺术形式,明显有以下几种变化:
从诗的结构方式看,实现了由传统的叙述到现代意义上的描述的转变。
从诗的意象营构看,实现了由单一平面到多向立体的突变。这主要表现在对直觉、通感、变形等现代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直觉形象、联觉意象等在诗中大量出现。
从诗美追求和艺术风格看,由单纯明快向凝重浑厚方面的转变。李瑛带着对历史苦难的深沉体验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并且上升到历史、自然与美学组合的艺术境界中去,这必然导致诗风和美感的深刻变化。对诗的博大精深和力度的追求,不能不视为李瑛诗歌形式的新的美学品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