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信心与挑战——写在克林顿入主白宫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1
第6版(国际)
专栏:

  信心与挑战
——写在克林顿入主白宫之际
鲍世绍
比尔·克林顿去年11月3日当选第52届美国总统。美国广大选民和世界各国正注视着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年富力强的总统将怎样领导这个国家去迎接未来。
在两个多月里,克林顿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筹划组建新内阁班子,二是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内外政策。人们从中不难看出新政府的一些动向。
经过充分协商和精心挑选,克林顿从去年12月10日起,先后分7次完成了下届新内阁14名成员的提名。其中有4名黑人、2名美籍西班牙后裔和3名妇女,不仅在性别、肤色和种族等方面有一定代表性,而且也体现了民主党内各派力量的平衡。为了“振兴美国经济”和适应多变的国际形势,当选总统启用经济工作经验丰富的本特森主持财政部,委任著名经济学家帕内塔掌管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卡特时期的老外交家克里斯托弗出任国务卿。谈起被提名的内阁成员,克林顿说:“他们来自美国各地,从政府到美国国会,从市政厅到董事会等会议室以及教室。”看来,他对自己的内阁班子颇有信心。
在竞选中,克林顿打出“振兴经济”的王牌击败了对手,一再强调要努力解决美国在经济领域所面临的近期和长期的挑战。当选后,克林顿在小石城召开了为期两天的、有300余名企业界人士和经济专家参加的大型经济会议,共商振兴经济的对策。这次会议提出了关于扩大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等建议,充实了克林顿即将推出的经济复兴计划。
然而,克林顿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1993年的美国经济虽会比1992年有所增长,但回升速度缓慢。正当克林顿与他的谋士们研究如何鼓励投资、增加就业机会的时候,美国企业又刮起了“解雇风”。据美国企业管理协会对800多家公司的调查表明,每4家公司中就有一家计划在1993年裁员。庞大的预算赤字(1992年度上升到2900亿美元)是克林顿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刺激经济,克林顿主张扩大公共投资和减免部分中小企业的税收,但这势必同减少赤字的目标相抵触,克林顿的经济班子对此意见不一,难以找到两全之策。
克林顿同他的前任相比,会更重视国内问题,但人们估计,多变的国际形势可能会使他在国际事务上所花的时间和金钱比预料的要多。新政府与布什政府保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同时还会作必要的调整。作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心想按照自己的蓝图建立“世界新秩序”,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如何对付当前一些地区的武装冲突,特别是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发生的严重经济困难、民族矛盾激化、武装冲突迭起等问题;怎样在多极化的新形势下处理好与西欧、日本等西方盟国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克林顿政府面对的挑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