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重建家园的巴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重建家园的巴塘
本报记者刘伟
记者到横断山区的巴塘县时,正是寒冬季节。走在宽敞的街道,两侧楼房错落排列有序,邮局门口正在发行有奖明信片;响着流行歌曲的商店,货物齐备;纪念碑下,闲坐着一些身着藏装的男女。
谁能想到,这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城镇,3年前遭地震,几乎毁之一旦呢?
是4万多巴塘人民在国家大力扶持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重建家园的奇迹。
1989年4月,巴塘发生罕见的“震群型”地震,在5天的时间里,连续发生4次6级以上地震,8人死于震灾,5万多间房屋坍塌,数千牲畜倒毙,万余群众住进简陋的防震棚,直接损失近3亿元。
为重建巴塘,国家拨出专款8000万元。3年来,在巴塘人民努力下,一座新县城屹立于地震造成的废墟上。
巴塘位于金沙江东岸,隶属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川藏交通要地,全县居民95%为藏族。记者从县里提供的资料中了解到,清同治9年(1870年),巴塘发生7.5级大地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2000余人死于非命,官吏竞相出逃,县城火烧7昼夜无人问津,灾民奔走异乡。
1989年4月的巴塘地震,当地州县乡领导迅速组织群众抗灾,有关部门拨款拨粮,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重建巴塘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新建6.4万多平方米配套城区建筑和860幢民房,加固维修2928幢藏式民房,新建城区80%达到2010年巴塘规划水准,环保、水电设施均达到国家现行规范标准。
在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新建的县四大班子办公大楼里,藏族县长肖俊清请记者通过本报转达巴塘人民对国家的关怀、兄弟省市的支持的感激之情。他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重建家园的新巴塘。肖县长说,新巴塘建起来了,下一步是抓好管理,今后全方位转到经济上来,光靠农业翻不了身,还要利用当地优势,内引外联,发展矿业、林木果林业和加工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