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鸡与古代习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4
第4版(每周文摘)
专栏:

  鸡与古代习俗
1993年是农历癸酉年,按十二生肖排列,是鸡年。古籍之中,对鸡有不少记载,可见鸡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之一斑。
以下择其要者略举。
五德说。西汉以前,人们认为鸡具有“文、武、勇、仁、信”。《韩诗外传》记载田饶在鲁哀公(前494—前466年在位)面前极力称赞鸡,说:“君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也许是人们对鸡喜爱的原因之一吧。古人又说梅花象征“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这样,“鸡有五德”,“梅开五福”就相映成趣了。
元旦贴“鸡”于门。鸡能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黑夜逝去。民间传说鬼最怕鸡声,因为鬼只能在黑夜里活动。鸡一鸣叫,鬼便回归地下。画只鸡贴在门上,这是古代人们祈福祛灾的一种方式。
金鸡赦。古代皇帝颁发赦罪诏书时,往往用金鸡(鸡以黄金装饰头部,故叫金鸡)口衔红色的幅条。《水浒全传》第七十二回,写宋江在李师师处乘酒兴填了一首词,内有“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句。所谓“等金鸡消息”,就是等待赦罪诏书。
古代还有许多因养鸡而出名者,《列仙传》载:“祝鸡公者,洛阳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皆有名字,千余头,暮栖于树,昼日放散,呼名即种别而至。”这可算是古代高级养鸡专业户了。至于以“鸡”命名者,则涉及许多方面。古代掌司报晨的官员叫“鸡人”,形容志士奋发自砺、准备为国效力,是出自祖逖的典故“闻鸡起舞”。清朝的皂隶,因冠上饰以鸡毛,俗称“鸡毛官”。
(1月3日 《湖北日报》刘法绥文 翁刚华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