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七星闪烁——记河南省辉县市七星技术研究所的七兄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6
第2版(经济)
专栏:

  七星闪烁
——记河南省辉县市七星技术研究所的七兄妹
廖海泳
去年9月,在郑州全国“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交易会”上,河南省辉县市七星技术研究所的创办者、大罗召村农民赵氏七兄妹,被人们包围着。他们所带精心研制的七项专利产品有五项获得了“优秀”项目奖,引起了轰动。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衣着朴素、操着浓重河南口音的赵氏七兄妹,难以想象这些“泥腿子”是怎样踏上科技殿堂的。
30多年前,大炼钢铁的风潮席卷全国。在河南辉县大罗召——一个偏僻的农村,同样受到“大跃进”的洗礼。当年赵氏兄妹多数人年龄尚小,在外乡某机械厂当工人的老大赵世堂被“召回”炼铁。肯钻研的赵世堂,凭着在工厂学到的一点技术,硬是靠一股子韧劲,把那些铁棍、铁片、铁屑,都变作铁锹、菜刀……由于赵世堂肯下工夫,制作的工具结实、锋利、耐用,很快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土铁匠”。
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中,赵世堂的弟弟妹妹们也都受到熏陶,他们爱模仿他打铁的动作,连做游戏也离不了制作工具。
接着,老大赵世堂和老二赵世义又开始打制菜刀和其它铁制农具。在实践中,仅有高小文化的两兄弟感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买来了《锻工工艺学》、《热处理》等书籍,刻苦钻研,反复琢磨,有时还步行20多公里,去向专家求教。就这样,知识不断地积累,技术不断地提高,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着更高的科研领域迈进。
赵世堂打制菜刀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他制作的菜刀,切削锋利,经久耐用。这菜刀的刀背上增加了六厘米长的斧刃,能砍切骨头、木材等较硬的东西。这种双刃菜刀,使用十分方便。为了打制这样的菜刀,赵氏兄妹付出多少血汗,数也数不清。
为了在最佳时间“沾火”,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必须利用早晨天尚未亮的时候,不亮灯观察火的亮度,掌握火候。打制菜刀过程中,“沾火”是最关键的环节,有一丝马虎,便会失败,因此,每天早晨,赵氏兄弟都比别人起得早。30多个寒去春来,他们从未间断过,技术也就一天比一天提高。
别人操作空气锤,都是两人操作,一人拿原料,一人拿工具叮叮当当地打铁。而赵氏兄弟为了能够更好配合锻打,都是一个人全部完成锻打工序。一只手拿原料,一只手拿铁锤,自己的两只手当然配合得默契,得心应手。
“沾火”时间短,必须聚精会神,即使是被烧伤也无暇顾及。一次,黄豆大的铁屑从工具中迸出,像子弹一样,飞似地钻进了赵世堂的左腿里,他咬着牙坚持工作了两天,直到不能站立,才到医院开刀取出了铁屑。
老三赵世良因常在火炉旁操作,烟熏火燎,使他眼底出血。经治疗后,视力刚刚恢复,就又坚持上炉台,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他们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赵氏七兄妹中最大的50岁,最小的30岁,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最高文化程度只是初中毕业,但他们人人爱钻研,个个能吃苦。
赵氏兄妹对新事物接受快,有独到的见解。别人的新产品,往往看上几眼便能仿照并常常有革新。老五是家中的拖拉机手,夏天,坐在拖拉机车座上,开起车来不仅颠簸,且臀下出汗,易患褥疮。他就和大家一起商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七兄妹集思广益,很快便研制出“减震调温车座”,这种车座安在拖拉机上,不仅减震效果好,而且能吹风调温。这种新型车座备受拖拉机手们的青睐。
一次次成功都使赵氏兄妹欢欣鼓舞,但他们都没有因此歇脚,每一次成功都是下一个新产品开发的起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