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百余作家亮相荧屏论春秋马原等筹资拍摄《中国文学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6
第4版(要闻)
专栏:

  百余作家亮相荧屏论春秋
马原等筹资拍摄《中国文学梦》
本报北京1月25日讯 记者卢小飞报道:除夕前夜,30集电视专题片《中国文学梦》,在电影导演陈凯歌家中拍完了它在北京的最后一个镜头。该片去年10月在上海巴金家中开机,至今已有包括上海、北京在内的华东、华北、西南等地的60多位作家、20多位文学翻译、编辑和评论家欣然接受了采访和拍摄。在片中做主持人的作家马原告诉记者:春节后,摄制组即去西北、华南等地采访张贤亮、贾平凹、舒婷、方方、韩少功等20多位作家。不久,曾在新时期文坛上唱主角的百余名作家将在屏幕上做一次集体亮相。
10年前,人们大都爱看小说,史称“新时期10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问题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心态文学”等曾轰轰烈烈地逐一登场,文学表现形式广泛了,文学观念向深度拓展了,一支人数可观的文学队伍随之崛起,评论家称此为“前所未有的突破与超越”。而当人们期待“第二个10年”的时候,文学的轰动效应已不复存在。作家们身在其中,如何看待已经走过的和将要走的路呢?自然有不同的答案。观众从片中可知,有的作家紧握手中的笔在辛勤耕耘,有的作家已直面商品大潮“下海”一游。编导以话题的方式结集,每集一个话题,由作家们一一述说,意在形成一种内在的冲击。
这是首次由作家当电视片主持人——且是自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的。说到策划初衷,马原表示这跟纯文学的不景气有关。他曾就志向问题问过许多中、小学生,几乎没人愿意当作家,而作家过去在人们心中曾经多么神圣,当作家又曾是多少孩子憧憬的梦啊!作为铁路职工的儿子,马原自小酷爱文学,大学时拿起文学创作之笔,近30岁才发表了自己写就多年的《白卵石沙滩》。至今已发表近百万字作品,出了3本集子。梦是自己的,但把每一个作家的梦连起来,就是整个中国的。于是,马原和伙伴们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以电视服务的方式筹资,由沈阳影视艺术中心拍这部片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