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在对外开放中应坚持税法统一——国家税务局副局长杨崇春就涉外税收问题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6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访谈录

  在对外开放中应坚持税法统一
——国家税务局副局长杨崇春就涉外税收问题答记者问
河南平顶山市税务局马爱民给本报来信反映:有些开发区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自定政策,如对外资企业,有的规定3年内减税让利70%;有的提出免二减三(前2年免税,后3年减税一半);还有的宣布3年不缴税;等等,给税收工作增加了难度。
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定税收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涉外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最近,记者为此采访了国家税务局副局长杨崇春同志。
记者: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谈话之后,全国各地都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是不是意味着涉外税收政策要“收”?
杨崇春:我国的涉外税收工作始终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目前国家已经统一制定的各项涉外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包括给予外商和外籍人员的各种税收优惠不仅没有收紧,而且根据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精神,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正在由沿海推向沿江、沿边和内地。
记者:那么,发布《通知》的目的是什么?
杨崇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目的是为了纠正一些地方出现的超越权限,违反国家涉外税收法律、法规,自定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现象,以维护我国涉外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1992年以来,一些地区从地方利益出发,违反国家现行的涉外税收法律、法规,自定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有的自定各种形式的开发区;自定享受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有的将税法规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有关税收优惠待遇,扩大到适用所有的外商投资企业;有的自定企业投产3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免征工商统一税;有的提出对外籍人员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等。这种做法损害了涉外税收法规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造成思想混乱、政策混乱,使外商投资也没有安全感。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
记者:为什么在税收优惠方面不可以来个“八仙过海”,而非要强调税法统一不可呢?
杨崇春:强调和维护涉外税收法律的统一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在法律上取信于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国现行的涉外税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确立了我国涉外税收统一规范。在一个法治国家里,法律一经公布,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其次,哪些地区先对外开放,哪些地区后对外开放,实行什么政策,国家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统筹安排。我国的财力有限,如果没有轻重缓急,大家都齐头并进一起上就形不成合力,就会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再次,如果谁都可以改变国家统一制定的涉外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自定政策,今天可以减税、免税,明天就可以增税、加税,外商会感到经济利益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外商会对我国法律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全局。涉外税收很大程度上是对在我国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商征税。根据国际税收惯例,外商在我国缴纳的所得税,如果大于或等于在其本国应缴纳的所得税,回国后就可以不再缴税;如果少于在其本国应缴纳的所得税,就应补税。显然,涉外税收的征多征少,给外商多少优惠,在什么地方给予优惠,哪些项目给予优惠,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关系到独立自主行使对外征税权和税收管辖权的问题。
记者: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中说,我国涉外税法中有不少优惠,您能否具体谈谈?
杨崇春:我国涉外税收制度的优惠主要表现在:1、对经济特区企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合资经营的港口码头项目,企业所得税税率减为15%;对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减为24%。2、对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从获利年度起头两年免征所得税,第3年到第5年减半征税,对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还可以延长减税期限,对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可以从获利年度起,头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6年到第10年减半征税。3、为了鼓励外商投资者用投资企业取得的利益再投资于我国境内,实行了再投资退税的政策。4、对外商提供资金、技术进行间接投资,也给予了税收优惠。5、为了贯彻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1992年又批准部分省会(首府)城市、长江沿岸城市、边境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税收优惠。
记者:就税收而言,各地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杨崇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中,关键是要把现行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国家涉外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自觉维护我国涉外税法的统一性、严肃性,不得超越税法规定,自定优惠政策。
本报记者 付钉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