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综合开发大有成效●全面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我国农业发展起示范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9
第2版(经济)
专栏:农业综合开发巡礼

  综合开发大有成效
●全面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为我国农业发展起示范作用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周清泉
自1988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对我国农业资源分批分期进行综合开发以来,由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已迅速扩展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1个计划单列市,涉及近千个县市和300多个国营农牧场。农业综合开发年投入的资金规模也逐年增长,仅1991年就达60多亿元,几年累计已达数百亿元。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成绩很大,效果显著。
全面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到目前为止,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造的中低产田,已达一亿多亩,开垦宜农荒地1147万亩,还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经改造的中低产田,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
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截至1991年12月底,国家立项的开发项目区,新增的农产品生产能力为粮食132.7亿公斤,肉类8.5亿公斤,糖料68亿公斤。按目前的开发速度测算,从1988年起到本世纪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可达500亿公斤。项目区的农民收入,也普遍大幅度增加。
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实行资金、物资、科技、劳力综合投入,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广大农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安徽许多地方的群众仿效国家项目自我开发,建立了“黄淮海项目辐射区”。在四川,群众称国家项目为“中央工程”,自己的项目为“农民工程”。据统计,全国进行农业综合开发4年,农民共投入了17.5亿个工日,许多农民技术员也从中成长起来。目前,一些项目开发区已实行了种植区域化、栽培模式化、品质优良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系列化,初步展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雏形。一些地方的农业综合开发,正在向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销售延伸。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综合开发以国家资金为龙头,实行民办公助,充分挖掘地方、集体、群众的资金潜力,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传统投资办法的新的投入机制,地方、集体和农民,逐渐成为投资的主体。目前,农民和集体的投资数额,已经相当于中央的投资数。农业综合开发还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强化了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今后,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农业综合开发要带头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经验证明,农业综合开发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首先应该坚持把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作为中心任务。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付出很大努力,但是,目前改造中低产田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据测算,全国的中低产田还有10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多。
其次,要注意处理好高产和优质的关系,既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求产量,不问质量,也不能一讲优质,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需要越来越多的肉、蛋、奶,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充裕的粮食转化。
在努力增强粮棉油生产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资金可以适当向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倾斜。这意味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范围还要拓宽,逐步把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储藏、销售纳入开发扶持的范围。
多方集资开发,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为了筹集好开发资金,一定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认真建立起农业开发基金,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要适当加大,留给地方的农业开发基金,首先应用来同中央级支持的基金配套。要特别学会用好银行资金,筹集资金的形式和方法也应更多样一些,比如补偿贸易、合资、合营。一些地方采用股份制的办法筹资,效果也不错。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今后,对项目区的开发建设,要坚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建设一片,成效一片,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使项目区逐步达到耕地田园化、种植区域化、耕作机械化、品种优良化、服务系列化、管理科学化,真正把开发项目区办成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
此外,摸清可供开发资源的底数,加强项目区建成后的管理,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对于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都很重要。
(作者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