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在市场竞争中学会准确把握信息济宁抗生素厂调整结构步步抢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29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市场竞争中学会准确把握信息
济宁抗生素厂调整结构步步抢先
本报讯记者班明丽报道:“企业投身市场竞争后,能否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是取胜的关键。”这是山东济宁抗生素厂的经验之谈。
抓信息首先要从源头抓起,源头是同类产品的生产厂。这家工厂的厂长章建徽说:“市场像一条长河,上游是生产厂家,中游是商业部门,下游是广大消费者。只从商业销售上看市场行情,产品销不动了再转产,难免被动。”
金霉素原料是1987年上马的产品,销路好,利润大,但是只生产一年他们就发现,全国当时已有20多家企业生产同一产品,而相比之下本厂的产量不算大。于是他们毅然决定“下马”。果然,不久金霉素市场开始走下坡路,该厂避免了产品积压。
1989年以后,青霉素原料市场供过于求,厂家们先压价竞销,继而纷纷“下马”,全国11家生产厂只剩3家。而此时济宁抗生素厂却预测到未来的青霉素市场可能出现供不应求趋势,于是,抓住时机扩大产量。1991年下半年,青霉素市场果然看好,价格上扬,他们又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济宁抗生素厂视科技人才为宝,把最好的设施给科研所,全厂实行竞争机制。科技人员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厂里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并且经过小试和中试,一旦市场需要,即可拿出,也有竞争力。为了生产疗效显著的乙酰螺旋霉素,他们果断淘汰了起家产品土霉素。仅两个月,转产完毕,新药通过国家有关鉴定。麦迪霉素转产麦白霉素的工程,也按期全面竣工,并取得6项经济技术指标全国第一的好成绩。1991年这两个产品为该厂盈利额占年利税总额的一半。1992年,济宁抗生素厂实现利税达到3100多万元,又比上年增长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