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南方采煤第一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30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南方采煤第一队”
本报记者费伟伟
尽管离新年还有好几天,江苏大屯煤电公司龙东煤矿的工人们跨入新年却已有好几个月了——到去年十月十六日,龙东矿综采队就完成了八十点二七万吨的全年生产计划,到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个队的产量已突破百万吨,一举打破我国南方矿区无年产百万吨煤综采队的“零的纪录”。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记者来到这里,在井下采访了这支“南方第一队”。
走出罐笼,踏进长达数千米的大巷,觉得特别的静。原来,工人们正在检修皮带运输机。矿长宋振德告诉记者,山东以南的煤矿由于地质条件较差,过去一提年产百万吨简直像天方夜谭。他指了指静卧在我们身旁的皮带机,“而我们却用全都是国产的综采设备创造了这个奇迹,设计能力仅九十万吨的矿井,一个综采队一个工作面年产突破一百万吨。”
一身大汗,我们来到综采工作面。尽管由于运输设备检修采机无法工作,综采队当班的三十多个工人却并没歇着,他们有的在检修设备,有的保养支架。一百六十多米长的掌子面相当整洁,几乎看不到一点浮煤杂物。综采队的工人们自豪地称这里是井下的“南京路”。队里岁数最大、年近五十的老工人刘尽银为这条路洒下了无数汗水。他一个人承包了掌子面上一百多台每个重十一吨的液压支架的护理工作,每天下了井就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蹲在支架间,用特制的铲子一架一架、一点一点将煤块等杂物清理干净。
像刘尽银这样对工作满腔热情、认真负责的还很多。主管技术员薛伯会真可谓呕心沥血。他始终坚持跟班调查影响工作面煤质的因素,每天根据现场记录情况绘制出准确的煤层厚度变化情况剖面图,就连自己新婚大喜的日子也丝毫不含糊,婚后第二天就匆匆赶回百米井下。“我们矿的煤质一级品率每个月都是百分之百”,宋振德矿长自豪地说。
扩音电话里传出检修完毕的通知,综采机巨大的铲轮又旋转起来,在机头数十股高压水柱织成的水帘里,煤层轰响着滚落、碎裂,综采队的工人们又开始向新一年的新纪录挺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