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战争·墓地·旅游阿拉曼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3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散记

  战争·墓地·旅游
阿拉曼散记
徐平
战争和旅游,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然而,阿拉曼作为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新开辟的旅游点,却实在是得益于那场“阿拉曼战役”。
北非,曾是二战时期希特勒德国为牵制盟军兵力而开辟的又一战场。当年英军司令蒙哥马利与德国元帅隆美尔曾在这里杀了个昏天黑地。甚至连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都在一句名言里提到过它:“在阿拉曼之前,我们没有取得过一次胜利。在阿拉曼之后,我们没有遭受过一次失败。”
据说,隆美尔在军中有一辆快速小车,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在多处出现,因而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但在阿拉曼这块地形特殊的地方,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狭长的低地,“沙漠之狐”却钻进了一个陷阱,吃了大亏。于是,德军被迫快速向西撤退。然而就是在掉头逃跑之时,他也没有忘记咬敌方一口,使联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丘吉尔提到的这场“阿拉曼战役”的结果是,双方都在埃及的这片沙漠上留下了无数尸体。后来,当年的参战国陆续在这里建起了陵园,树立了纪念碑,其中包括当时的侵略者德国和意大利。
联军公墓是阿拉曼最大的公墓,包括7367个坟墓。但它没有坟包,只是在一片沙漠上整齐地排列着一行行墓碑。在墓碑之间,长青的耐旱植物陪伴着这些长眠于此的英国人、新西兰人、澳大利亚人、南非人、法国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在面对这片墓地的长长的墙壁上,还用金字刻着11945个人的姓名,他们都是在阿拉曼战役中失踪的联军军官和士兵。
意大利军队的纪念碑最气派,尽管公墓里埋葬的是4800个当年为墨索里尼所驱使的士兵。在它旁边,是当年遭意大利占领的利比亚的阵亡将士墓地。陵园里有小教堂、清真寺。小博物馆的文字告诉人们,当年他们总共有3.8万名将士,或葬身于无边的大海,或失踪于茫茫大漠。
“对于世界,你仅是个士兵;但对于我,你却是整个世界。”了无生气的墓碑,镌刻上如此感人肺腑的句子,寄托了亲人对长眠于异国土地上的死者的无穷哀思。每年10月,阿拉曼都要接待许多飞越地中海前来扫墓的欧洲客人。于是这个沙漠小村及地中海海滩,近年便朝着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目标一天天变化着。
沿着直通利比亚的高速公路去阿拉曼,靠海的一侧,隔不远就能见到一个度假村,有的已经建成营业,有的还正在建。尽管公路另一侧的一些服务设施,如加油站、汽车维修点和售货店等刚开始出现,但是阿拉曼作为“荒野小村”的形象正在改变之中。那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度假村建筑,再加上此地的阳光和细白沙海滩,预示着它不久将追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欧洲人青睐的又一处旅游胜地。
我是在10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去阿拉曼的。半个世纪前的这天,激烈的枪炮声和双方士兵的厮杀声,惊醒了这块多年沉睡的北非荒漠。然而今天,英国首相,法国和希腊政府总理,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加拿大、丹麦、乌干达、南非等国的国防部长,都亲自前来参加了阿拉曼战役50周年纪念活动。当数万远道而来的欧洲旅客聚集于此地时,我们在阿拉曼的旅馆都借不到房间过夜。
建于1959年的德军公墓,共有4280个坟墓。古城堡般的圆形建筑的正面墙上,这天挂起了一幅带十字架的黑旗。许多如今已届垂暮之年的二战时期的士兵,都重新穿戴上自己国家的军服,挂着各种勋章,携老妻或子女,来到半个世纪前的战场。他们中有人失去了双脚,坐着轮椅,由年轻一代士兵护送。当年两条战壕里你死我活的敌人,半个世纪后重又聚集在阿拉曼联军公墓及德军公墓前时,共同祭奠着那些躺在沙漠下的亡者,不论其国籍,也不管其为谁而战。
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阿拉曼,并非完全没有战争痕迹可寻。1982年的一份报告称,由于战后一直没有找到原先各方的布雷地图,所以在阿拉曼南部当年的720个雷区里,至今仍然埋有难以计数的地雷。埃及方面估算,如果这些二战时期各方埋设的地雷能够完全清除掉,那么埃及至少可以增加100万费丹的可耕地,并可建公路,开矿藏,探石油,开发利用地下水。
阿拉曼可以说是因一场战争而发展起来的新旅游地,然而它的进一步发展又受制于那场战争。也许这些地雷也将与二战将士的墓地一样,成为阿拉曼旅游区的永久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