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歌剧《鸣凤》在惠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2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歌剧《鸣凤》在惠州
易凯
岁末,惠州市虎头山上飘起一阵阵高亢纯正的美声音乐,那富有穿透力的女高音,犹如婴孩的一声初啼,在夜空中久久地回荡,在人们的心头引起一阵阵波动。
歌剧《鸣凤》在惠州市实验剧团简陋的排演厅里排练着,一项聚集着京、冀、湘、粤等八省市艺术家的文化工程正在实施着。
排演厅里,记者见到了鸣凤的扮演者、著名歌剧演员李元华,她以不平静的语调向记者叙述了《鸣凤》不平凡的诞生记。
8年前,黑龙江省青年作家刘书彰交给了李元华《鸣凤》的剧本。读罢本子,一位被封建势力吞噬了的青年女子鸣凤的形象便在李元华的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从此,她便开始了将其搬上歌剧舞台的长时间艰难的奋斗。最难忘的是在上海,当李元华带着自己朗颂剧本的录音带赶到巴金老人家中求教时,巴老拒绝听录音,他戴上老花镜,一句一字地读起剧本。第二天,巴老将剧本交还给李元华,并向她鞠了一躬说:“谢谢你将鸣凤搬上歌剧舞台”。8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鸣凤》始终未能排练,一想起巴老殷殷的嘱托,元华眼泪便刷刷地流下来。
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元华遇见了惠州市实验剧团团长郭浩杰,一位有事业心,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同行。实验剧团的前身是东江戏剧团,是由原惠阳地区汉剧团、歌剧团、杂技团撤并而成的,艺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连正常演出都很难维持,惶论精品。连续两届省艺术节,惠州市无戏可参加,令家乡父老脸上无光。出路何在,唯有改革!近年来惠州市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引进人才、引进高科技的成功经验启发了他们,文艺事业也要引进人才。于是他们将目光伸向了全中国。
两个陌路人,两颗相同心,李元华与郭浩杰一拍即合,《鸣凤》终于在惠州起飞了。改革给了这只金凤以巨大的动力。湖南著名作曲家、《深宫欲海》和《从前有座山》的作曲者刘振球,老艺术家陈紫,导演高玉发、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齐牧冬以及杨岩、董青等青年演员都闻讯赶到,惠州市委、市政府给《鸣凤》剧组以坚决支持,为他们添置了一套先进的电脑“迷笛”设备。
 《鸣凤》将为惠州带来文艺的春天。
鸡年莅临,大吉大利,《舞台与屏幕》专版与读者见面了。我们新辟这块文艺百花园中一片绿地,期冀通过对电影、电视和舞台艺术的新鲜事、新作品和新人物的报道评论,给读者以新信息、新知识和新启发。本版设“百家艺话”、“文化长廊”、“品艺录”、“今日明星”等栏目,欢迎读者来稿来信,也欢迎为本版设计刊头。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