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遗子”的不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2
第8版(副刊)
专栏:安达杯文艺短论

  “遗子”的不幸
马战校
《渴望》曾轰动一时,使万人空巷。产生这种轰动效果,固然归功于剧中人物塑造,主人翁的悲欢,使观众产生共鸣。但不能否认,巧妙安排小芳出现,导致家庭矛盾产生,从而使艺术升华。去年底,《皇城根儿》播放,也有类似情节,不仅“拣来”个金一趟的“孙子”,连金家的女婿张全义也是“遗子”。但未能使《皇》剧生辉,反有照搬之嫌。
影视艺术的发展,如何迈上新台阶,关键是在借鉴、继承中创新。然而,在时下的影视艺术中,确实不乏照搬现象。你有一个小芳,我便有两个“遗子”。重视数量发展,满足形式模仿,看似借鉴、继承,其实更显劣拙。自己抄自己的,还抄外国的,在言情、武打片中,这种现象始终不断。如外国有《第一滴血》,汽车角逐,警匪大战,兰博杀得警察哭爹叫娘,溃不成军。我们就来个《飓风行动》,把警察贬得一无是处,由汽车跳海而“创新”,变成了摩托钻湖。
自然,文艺离不开借鉴、继承,但借鉴、继承不是照搬,不顾当时当地之情景,不顾国情,为渲染气氛,强行引进,硬性嫁接,人们当然会感到“遗子”的不幸!其实,高明的借鉴、继承是扬长,艺术的升华在创新。如果错把借鉴、继承当照搬,东施效颦,就会亵渎艺术,因效仿减色,导致艺术生命的枯竭。
文艺发展坚持什么原则?排斥固然可悲,在开放之今日,当然不多,一般是拿来,但拿来,最忌硬套照搬。所以,从根本上学,就是学精神,学会翻新。否则,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或人为制造离奇情节,等于把影视艺术推上绝路。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某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