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影响一零二厂均衡生产的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6-17
第2版()
专栏:

影响一零二厂均衡生产的原因是什么
王纬
重庆国营一零二厂虽然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同四月份的生产任务,但是在一种很不均衡的情况下完成的。正如工人们所说:“我们是月初生产,月中加紧生产,月底拚命生产!”以主要的炼钢车间四月份的生产情况来看:上旬完成全月生产任务的百分之二十二点五三,中旬完成百分之三十点九九,下旬完成百分之五十四点零八。再以品种完成的情况来看,第一季度钢锭的均衡率为百分之九十四,钢材为百分之八十二;第一季中,每月均衡率的情况也显得前松后紧。
为什么一零二厂生产上长期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呢?在客观上,由于每月订货差不多要在月底甚至下月初才能确定,而且任务经常变动,以致钢锭、钢胚的周转没有储备;另一方面,产品的花色多,种类复杂,四月份的产品达到一百四十八种,因而对产品的规格、技术方面不易掌握。
车间与车间也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如四场的开胚能力约大过二场炼钢能力的一倍,而三场的轧钢能力又不能满足二场的需要;而且三场本身的生产也不平衡,据初步测定,四月以前三场轧钢机的现有设备利用率只达到百分之四十八点七一,而三场烘钢炉的能力,又只能满足轧钢机现有设备利用率的要求的一半。
但是,影响生产均衡更主要的原因,是计划管理的薄弱与混乱。
从作业计划来看,过去领导不重视,有的车间甚至连作业计划都没有。一般的作业计划,因为没有正确的定额与原始记录作为依据,又没有认真通过群众讨论,只是生产科根据上月的生产情况,依靠车间主任与计划员的估计而订出的,加以生产科的工作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统计图表与平衡图表,所以制订出来的作业计划不确切。如四月份生产科排三场的作业计划时,对车间工人轧矽锰钢的熟练程度估计不足,所以原订的计划指标很保守,经群众讨论后提高了百分之十三,而实际完成数又较修订计划超过百分之四。像这种作业计划当然失掉了指导生产的作用。
作业计划上存在的问题,暴露出原始记录很不健全。一方面因为缺乏必要的量具,所以记录不准确。如四场时钟上没有秒针,工人凭嘴数“一、二、三”来计算秒,结果轧制钢的时间记录便不准确;有时磅秤不准,发生过钢锭经过开胚、轧制后,钢材多于钢胚,钢胚多于钢锭的奇怪现象。另一方面,对基层记录员缺乏必要的政治教育与业务教育。据统计,全厂一百一十三个基层记录员,一百零三个是兼职的,他们大都不安心记录工作。加以缺乏业务知识,有的不该记的记了,该记的没有记,甚至涂改记录,任意增减原材料的消耗记录,对产量、质量凭主观猜想记录等等。此外整个原始记录中又缺乏技术性的记录,因而制订技术措施时,缺乏依据。总之,目前的原始记录不能满足统计、分析与研究的要求。
调度上的紊乱与无人负责现象,也使作业计划的执行没有确切的保证。调度工作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与统一的制度,所以很被动,不是调度指挥生产,而是生产支配调度。负责调度的生产科,不但控制不住全厂的生产情况,甚至到月底时对车间的产品都不够了解;所以一直到问题发生,找上门来才去解决;解决时因为没有准备,所以只好挖东墙补西墙,把生产的进度打乱了。如七场新制产品冷拉钢材,因为模子的准备与调度工作未作好,以致较原计划拖延了一个月。另外,调度的范围太狭小,目前一般仅仅顾及钢的调度,至于劳动力的调配、电力的调配、原材料等调配就谈不到了。过去往往准备冶炼某种钢,临时发现因为没有某种原材料,只好停炼或改炼。四月份石白砖与低矽铁粉的供应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影响修炉工作,以致造成四月份炼钢车间生产上前松后紧的不均衡状况。车间本身也往往因为工段与工段、工序与工序的调度与配合不好,影响生产正常进行。二场常常因为行车的调度、钢色的调度,吹钢炉与炼钢炉的配合不当,耽误很多生产时间,打乱作业计划。
此外检修与检验制度不健全,也影响生产的均衡。全厂发生的许多重大事故,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健全的机器设备检修与维护制度。四场四月上旬生产均衡率为百分之九十点九五,但下旬因为汽锤发生事故,影响开胚,均衡率便降为百分之七十四点九九。二场因为月终赶任务,抢产量,没有正常的修炉护炉计划,到月初修炉时间增多,影响生产,所以四月上旬的均衡率只达到百分之六十九点九八。产品的检验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时直到产品要出厂时,才判定出来不合规格,只好临时补炼补轧。这样不但造成前松后紧,也打乱了原来的计划。
从以上情况说明,要达到均衡生产,必须建立计划管理。工厂领导上现正根据工人在讨论计划与反官僚主义中揭发与暴露出来的计划管理上的问题,有意识地要工人在讨论六月份生产计划时,除了讨论生产指标外,还着重讨论生产不均衡问题,在工人中树立团结互助、服从调度的整体观念;讨论原始记录的缺点,研究克服这些缺点的办法。
事实证明,发动群众讨论计划是实现计划管理的重要方法。如二场工人在讨论计划时,揭发修炉护炉工作的紊乱与无人负责现象后,行政上及时指定专责工程师与工长负责修炉工作,根据工人意见初步订出修炉的责任制,因此五月份炉子中修便由过去最高的五十二小时降低到十九小时至二十一小时,突破了定额,也克服了因修炉而造成的前松后紧现象。
工厂行政上现正着手重点整顿原始记录,发动群众讨论修订定额,筹划建立调度组织,开办调度员训练班;并通过以上工作建立各种责任制。 (原载重庆新华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