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寻找新油田的人来到祁连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6-17
第2版()
专栏:

寻找新油田的人来到祁连山
朱启明
四月,祁连山顶的积雪已经开始悄悄地溶化。玉门矿务局钻井处的工人们,正在祁连山下的一个荒僻的山沟里,建设着一个石油新探区。
一张破旧的地质构造图
这个探区距老君庙矿区有一百多公里,远在一九四五年前已发现了,当时由地质家杜博民、孙健初等人勘探后,即绘出了图样。现在钻井处地质室还保存着一张布满皱纹的破旧的地质构造图,这张图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压了整整八年。
去年经过了地震探勘和重力探勘,浅钻又在这里打了三口井,对地下地质情况也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同时可以打几千公尺深井的苏联重型钻机也来到了,因此,才决定在今年开始把这里建设成一个新探区。
藏胞的支援
二月间安装班的同志们来到这里,那时漫山都是积雪,他们耐着寒冷,从河谷里把一车车的石块拣回来,接着就打好了底座和地脚。
四月初,乌兹特姆钻机队开始向这里搬家,他们要把一百多吨重的机器、钻具和各种器材,从百余公里的另一探区搬来,一装一卸,一天只能跑一趟。他们每天早晨五点出发,回来已经半夜了,经常饿着肚子,工作非常艰苦。但同志们都压不住内心里的兴奋说:“咱们在建设新探区呀!这个任务跟作战一样光荣,吃点苦算个啥!”
住在探区附近的藏胞,听说采探石油的人来了,高兴得立刻开了个会,动员了两匹驴子给钻探队驮水,妇女们也自动给工人同志们洗衣服,老乡们跑来要给马路上修筑涵洞(国民党统治时通向山沟的马路早修好了,但始终没有开工钻探),以免夏季山洪暴发时冲坏马路。老乡们对工人多么热爱,寄托了多少希望啊!这些希望,使他们对来到这儿的工人们就显得格外地亲切。
古庙成了工人的家
探区的山岗上,密密层层地排列着许多古庙,这些古庙,现在成了钻探工人们的家。为了尊重宗教习俗,他们小心翼翼地把院子和佛殿打扫干净,拂去塑像上的积尘,把寝室安置在厢房里。
厢房里到处堆积着尘土、碎砖和腐草,一进屋子就呛得受不住。经过打扫后,大家就把铺搬进去,墙头贴上毛主席的画像和各种建设图片。电工班紧张地接好线,很快就把电灯安装好了。夜里下了班,电灯大放光明,口琴、胡琴都吹奏起来了,歌声笑声荡漾在山沟里。在这里一切生活条件都比老君庙矿区差,但是大家认为:只要打出油来,这里就是第二个老君庙。
紧张的安装工作
四月十五号开始安装,每天早晨五点同志们就到井场去,一直工作到天黑才回来。白天井场上震响着机器的轰隆声,和各种铁工具的碰击声;夜里电焊闪着蓝色的寒光,同志们都以忘我的精神把自己投入工作中。泵房司机辛万明同志,在安装中有三个整夜都没有休息,有一次一连工作了三十九小时,常常忘了吃饭,但他说:志愿军作战几天不下火线,吃冷干粮,咱们比起志愿军还要幸福的多哩!杨文忠司钻代理队长领导安装工作,每天在井上坚持两班(每班平时工作八小时,安装中都在十小时以上),因为他工作负责、细致,安装中没出大小事故。李振远班在安装两万加仑的泥浆罐时,中午下了大雨,叫他们休息也不听,衣服都淋透了,一直从下午两点坚持到四点,使这次安装只用了九个工(过去最高纪录是十二个工)。泵房安装泥浆泵泵身时,拖拉机没有开来,因为距矿区太远,等拖拉机开来要两天,泵身重六吨多,人也抬不动。经过大家研究,想出了办法:地上用木块堆成斜坡,上面铺铁版,铁版上再放几根滚杠,然后把泵身放在滚杠上,一拉就拉去了。这样只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把两个泵身安好了。挖导管坑时,坑里出了水,越挖水越多,最后决定打洋灰,但是坑里还有半坑水,共产党员白耀庭带头跳下坑里去用水桶舀,几个同志在上面提,大家身上都溅满了泥水,但终于把坑里的水舀干了。
安装中工程师和每一个工人都重视质量,所以工程合乎标准。而且时间也比过去缩短了。
大家的心愿
二十七号正式开钻了,他们隆重地举行了开钻典礼,钻井处首长也赶来参加,并鼓励大家打好这口新探井,为祖国寻找新油田而奋斗!
沉寂的山沟活跃起来了,轰隆的机器声不停地震响着,夜里山岗上照耀着灿烂的电灯光,高耸的井架上挂满电灯。石油战线上的尖兵们,正在日以继夜地劳动着。现在大家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安全钻进、保证质量,早一天打出油来,把找到新油田的消息,告诉给毛主席,告诉给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同志,告诉给全国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