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京城——方便面谁主沉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07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京城——方便面谁主沉浮
撰文:本报记者 王科
摄影:本报记者徐烨
进入10月份,京城方便面市场广告战烽烟滚滚,促销手段花样翻新,令人关注。
据记者了解,自1982年北京面粉二厂从日本引进我国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至今,全国已形成400余家方便面生产企业、近千条生产线,仅北京一地就达120条之多。有资料表明,北京已成为世界上方便面生产能力最大的城市,其产量比港、台两地的总和还要多。
产量在扩大、厂家在增多,然而,品种结构却单一而“传统”,吃倒了许多人的胃口。方便面,呼唤新突破。于是,“康师傅”、“统一”、“营多”、“一品”,一个个富于远见的企业不甘平庸,盯住巨大的市场空档,争夺高地。一时间,首都方便面市场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新格局。
首先打破沉寂的是台湾顶益公司。伴随着一天八次电视广告的猛烈攻势,“康师傅”上市了。当时,国产方便面一般0.40元左右(单价),从日本等地进口的价格约3—5元。显然,方便面市场存在着一个价格在1元左右的中档产品空档。“着陆”之初的“康师傅”盯住空档,果断推出中档碗面,以过人的口味、崭新的包装、适宜的价格,在消费者心中树起了方便面的全新形象。
 随即,来自台岛的统一公司紧逼而入。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统一面”瞄上了北京中、高档面市场的霸主地位,铺天盖地的广告大有并吞群雄之势。然而,大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习惯毕竟不同于台湾,随着“统一面”价格从1元1袋涨到1元数角,不少消费者却步了。看来,“统一”京城的方便面之路,依然漫漫。
“营多”,曾被称为最实惠的中档面。靠着两包汤料0.80元一袋的价格,靠着扎扎实实的市场拓展工作,虽广告攻势远不如别人那样轰轰烈烈,但却牢牢赢得消费者欢心。今年暑期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巧板”节目做开广告之后,“营多”更是迅速跃进最畅销方便面之列。然而,从9月1日起,“营多”开始抬价,零售价调到1.1元一袋,批发价也高过以前的零售价,一下调到0.91元一袋,拱手将最实惠方便面的桂冠让给“一品”面,令不少消费者因此而移情别恋。
与前几位佼佼者相比,“一品”面姗姗来迟。面对实力雄厚的先到者,“一品”面的生产厂家北京大磨坊有限公司另辟蹊径,打起了“以实招人”的王牌。大磨坊面粉有限公司避开轰轰烈烈的广告大战,提出“把实惠让给消费者”,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提高产品质量上。他们花巨资引进世界第一流的生产设备,进口了美国汤料,同时根据国人口味加以改造,选料上尤下工本,而价格却保持同类中最低。
大陆方便面始以“吃饱”、“方便”为追求,自“康师傅”起,京城方便面转向对口味的精心琢磨。然而,“好吃”是否就是终极目标呢?一次市场调查,大磨坊面粉有限公司意外地获知,80%的消费者把“营养”列入其购买方便食品的第一、二位选择。于是,“一品营养面”投其所好,除传统料包、油包外,新添一特大号蛋菜包,内装经脱水处理而成的蔬菜和鸡蛋,菜绿蛋黄,可见可品,使京城消费者“口目一新”。
广告大战中的相对沉寂,并不表示“一品”不重视宣传,它独树一帜做开了新鲜别致的“公益广告”,其中一招便是通过北京市爱卫会向全市有关机关、学校、医院、企业散发了20万张电话消菌片,在益于社会造福公众之际,巧妙地宣传了产品,树立了企业形象。
纵观京城方便面市场,诸路英豪争斗依旧紧张激烈。商战,促使企业竞相提高质量,造福顾客,同时也给商家自我发展留下了有益的思考。(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