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白羽同志谈散文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5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心探访

  白羽同志谈散文创作
郑峰
晚饭过后,来到他下榻的淄博故园大酒店407房间,坐在客厅的沙发椅上,刘白羽同志继续谈起了散文。
他说,写散文是极不容易的事。一是要简练。写十万字的小说,有一两万字的闲文也许不十分打紧(我这并不是贬低小说),可如果是散文,即使你只写了四五千字,也仍可删去四五百字——这还是指名家一类而言。我一向是尊重编辑的,欢迎他们改,有些改得确实生色不少。
二是,写散文要有深厚的底蕴。他讲了一个饱含哲理的阅历。他的寓室可以从楼顶场地上俯瞰北京长安街全景。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早上都是六点起床,一方面活动活动,一方面欣赏北京的日出。冬天,这个时候天还黑着,太阳跃出地平线,到全部露相也不过十几分钟,那时整个长安街上,从高楼大厦,到旧式的四合院,红楼瓷瓦,到处浮光跃金。特别是那无数片窗玻璃上,简直就是密密匝匝的火焰。火把在跳动,在燃烧。整个长安街乃至整个北京城,到处充满着黎明前跳动的活力。对于这个景观,白羽同志已经观察了20多年了,他想写一篇散文,可是至今仍未写出。原因是,他觉得生活的积累还没有提炼好、升华好,还没有达到呼之欲出的境地。他还说,为了这个原因,连在别处分配给他的大房子他也拒绝了,坚持继续观察,终有一天,他要写出这篇散文。
三是,写散文要有一点诗意,或叫散文的“魂”。这不在多,也不可能多,只有那么一点点,叫作闪光点,或是灵点。他说,他之所以写不出看了20多年的北京街头的日出,原因之一就是至今还没有找出这篇散文中的“闪光点”,那几句诗,那几簇大海中的浪花。他随口吟出李清照的名句:人比黄花瘦。并说,“瘦”字就是诗魂。
四是,写散文要有生活的机遇。他说,一篇散文不仅要有好的文学基础和写作技巧,重要的还要有生活的机遇。如他的《日出》,就是白羽同志从莫斯科起飞后,一直坚持坐在机窗前观察,与猛烈袭来的困倦作战时有所感而得的。那次他是在夜间起飞的,凌晨将至是人最容易打瞌睡的时候,整个机舱里的人都睡了,只有他在坚持,坐在窗口前,凝视着那蓝幽幽的天宇。终于,时机来了——一轮红日从那蓝黑色的茫茫天宇中腾起,那绮丽壮观一下攫住了他的整个身心。他立刻拿起笔,将这真实的所见、所感记在笔记本上。其实,那篇散文,当飞机在北京一降落时,就完成了。
五是,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因为散文比较直截而真切地反映着一个作家的人生感受与思想历程。散文的创作与诗歌、小说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大概在于:它很少能够借助艺术的假定法则。它既不像写诗那样可以极度夸张,又不像写小说那样由假设的“叙述者”来串讲。散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应当说,文中的每一句描述,每一份情感,都须是真正出自作者自己的眼和心,都须来自真正的自我。他认为,在读者面前敢于坦露自己,显然是一种对读者尊重和信任的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