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93市场走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6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茶座

  ’93市场走势
市场联着千家万户,1993年市场形势如何,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本报几位搞财贸报道的编辑也对市场变化趋势感兴趣,于是,来了个各抒己见,仅供读者参考。
经济继续较快增长
过热苗头须加注意
皮树义:分析市场形势离不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市场的供求变化、物价走势等无不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199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预计今年由于去年高速增长的惯性作用和各地加快发展的冲动,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现在人们担心经济过热。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不能简单地看增长速度高低,而主要是看经济总量是否平衡。据有关部门测算,去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全年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差率为6.6%,略高于5%左右的正常值;资源瓶颈约束不很明显,除交通较紧外,其他基本不缺;物价涨幅约在5.3%,未超过6%的控制指标。因此,从总量看,国民经济整体上并未过热,尚处于基本正常的范围内。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苗头,需要注意,不可掉以轻心。
李建兴:从另外一些因素看,经济较快增长还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一是农业生产发展比较平稳,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足。一般来说,农业稳定,经济不会出大的乱子。二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结存较多,这就为利用国外资源缓解国内资源约束提供了可能。三是工业消费品供应也比较充足,商品丰富,不少商品供过于求,消费分流趋势比较明显,消费增长比较平稳,对市场压力不大。四是虽然钢材等生产资料比较紧张,涨价幅度较大,但正是价格导向等市场因素将带动钢铁等生产较快增长,加上进口资源,生产资料供应会紧中有稳。这些因素今年将继续存在,经济仍可能保持较高增长。当然,对开发区热、股票热、房地产热等热的苗头不可忽视,需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对策,以保持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减压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施明慎: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可从主要两方面分析。一、货币连年超经济发行。自1984年至今,我国货币发行量一直超经济增长。二、财政赤字加剧。除1985年外,从1979年至1991年,财政年年出现赤字,特别是1988年以后,数额逐年增多。这是因为财政收入每年用于企业亏损和价格补贴的部分就占1/3,还要支付巨大的行政费用以及增加对农业、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入不敷出,财政除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外,还不得不向银行透支、借款,这也是造成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一个因素。流通中货币过多,必然导致物价水平上涨,今年这种趋势将会有进一步表现。幸好,近年居民收入增长也较快,许多人已放弃购物保值的观念,转而投资有价证券,使手中的钱增值。这样既减少了市场压力,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通货膨胀给人民生活造成的冲击。
可以说,通货膨胀不一定可怕,适度的膨胀对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好处的。重要的是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发生。这就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减少财政不合理支出,避免信贷盲目扩张,货币超量发行。同时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
消费多元化趋势明显
潘岗:刚刚过去的一年,国内市场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的平稳均衡增长: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左右。增幅达到前5年的平均发展水平。
去年城乡市场增长依然不同步。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而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城乡市场增幅之差仍达5.1个百分点。
据商业部对695种主要商品1992年下半年供求状况分析排队,供不应求的有80种,占11.5%,比上半年增加0.6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有237种,占总数的34.1%,比上半年增加1.7个百分点。而从产销对比情况来看,市场销售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轻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轻工产品的产销率仍然偏低,许多轻纺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另外,农副产品的情况,也是供大于求。
有关部门预测,1993年居民消费增长仍将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消费品市场今年的发展趋势为消费多元化越来越明显,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据分析,今年城市居民消费继续追求名特优新,农村消费仍以求实求廉为主,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消费将向城市居民看齐,城乡市场的发展仍将有一定的差距。城乡居民的住房、旅游、服务业等非商品性消费由于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增长仍然较快,居民对有价证券的投资仍将高速增长。国内市场的竞争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而更加激烈。
群众物价承受力增强
关心收入增长和就业
张锦力:物价上涨,1988年以前曾是全社会的矛盾焦点,如今,经济发展再掀热潮,物价指数也随之上升。各级政府最为担心的是,老百姓心理是否能承受得住。我觉得对此不要过于忧虑。经过这几年市场风雨的磨练和改革的深化,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力已不像前些年那么脆弱,对物价上涨的物质承受力也大大提高了。1992年,物价改革动作那么大,老百姓却反应平平。一些经济界人士预测今年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反应仍会相当平稳。目前,群众最为关心的社会焦点是收入增长和就业机会。因此,今年公司热、下海热、第二职业热,将会继续保持热度。现在,许多家庭正准备装电话、安空调、装修房间。新的消费浪潮正在向我们走来。
(附图片)
(漫画像朱根华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