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春节晚会广告亮相《大团圆》初一荧屏厂商巧占“黄金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6
第2版(经济)
专栏:

春节晚会广告亮相《大团圆》
初一荧屏厂商巧占“黄金段”
众说不一
今年北京电视台春节晚会《大团圆》,赞助商们的粉墨登场,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和议论。
昔日春节晚会中那些只能在片尾鸣谢露露名的赞助企业,如今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而是堂而皇之地把商业面孔直接暴露在文艺演出之中。袁阔成一段评书“张飞到通州”,成了北京通县旅游、投资指南;一曲东北二人转《逛京城》,变成了北京城区的招商说明书;魔术师的百宝箱里变出了北京昌平县的苹果和丽都啤酒,林林总总,一招更比一招妙,商业味十足。难怪有人惊呼: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真可谓“商业赞助大进军”。
在这些为人关注的文艺晚会中,如此大量、直接地把商业味极浓的广告嫁接在文艺节目之中,观众怎么看?一般文化消费者能否接受?记者为此走上北京街头。
1月29日。北京王府井外文书店。北京南光公司职员何燕丽,一位穿戴入时的小姐。
记者:北京电视台那台《大团圆》晚会,你看了吗?你对晚会中许多节目糅进了商业广告的成分,有何看法?
何:我是从事商务工作的,我觉得商业广告、企业宣传,能够同文艺节目嫁接,并通过娱乐的形式让老百姓接受,是种很有益的创新,是件好事。
旁边,这位小姐的丈夫、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中校参谋李景益打断了妻子的话:“《大团圆》商业味过重,不应提倡。大过节的,人们都希望在欢乐的文艺节目中轻松一下,你却硬邦邦地变出个与节目无关的产品,主持人还特意高声宣告一下,岂不煞风景。”
胜利国际广告公司办公室主任陆经认为,别总把春节晚会看成是纯文艺的圣地,好像里面有了点商业的味道,就是对圣地的亵渎。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可它的商业味也很浓,连转播权都被企业买断了。能说这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亵渎吗。
《大团圆》节目的赞助企业、北京丽都啤酒厂厂长李建国说:“往年的春节晚会,也是靠企业赞助办的。这次赞助企业只不过是从片尾鸣谢,直接走进了具体单项节目。以前花20多万,只买一个厂长镜头和片尾鸣谢,你不觉得冤吗?这次我们觉得钱花得值。”
北京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企管部经理马绿波:“靠赞助、办晚会、想让晚会中一点商业色彩都没有,不现实。不过我觉得文艺晚会还是应以文艺节目为主,商业味重了,往往容易冲淡文艺色彩,给人留下不美的印象。”
“商业广告进入晚会节目可以,但要适度,最关键的是如何融合,带有广告色彩的节目一定要设计得巧妙,不要成为赤裸裸的广告,那样就会破坏整个晚会的气氛。”北航一位教师插话说。
天津华旗果茶公司在晚会中设计了摸奖节目,公司的霍总经理认为,春节晚会观众收视率最高,对于想利用电视广告来开拓市场的企业来说,可谓是真正的“黄金时段”。我们希望电视编导能多为企业创造一些通过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自己的机会。
带着观众和赞助厂家的看法,记者驱车来到北京电视台,和《大团圆》的总导演谢鑫、制片主任宫宪利见了面。
宫宪利告诉记者,这两年,春节晚会越来越难办。企业也不像前些年对春节晚会有很大的神秘感,给个片尾鸣谢就满足了。现在愿出钱的企业都会提出许多要求。我们电视台夹在中间,一方面要找钱让观众娱乐,另一方面也得让企业满意,这就逼着我们不得不对一些节目进行特殊的设计。
谢鑫说:“电视台不同于企业,但同时又具有许多企业的属性。走向市场,赞助、广告走进了文艺节目,这是大势所趋。我们现在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使商品广告、企业赞助能与文艺节目结合得更好,不让观众有硬塞感、别扭感。但从尝试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
(附图片)
本报记者张锦力尹智博撰文徐烨摄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