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近水楼台先得月泰安全面发挥当地高校优势专家走出校园成果当地转化培养本地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近水楼台先得月
泰安全面发挥当地高校优势
专家走出校园成果当地转化培养本地人才
编者按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大学要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科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高校起到了“两个中心”的作用。但也有不少学校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从泰安市的经验看,这需要学校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则两利,地方得益,学校受惠;离则两伤,地方视学校为负担,学校离开地方的支持,也有不少困难解决不了。泰安市的做法很能给人启发。
本报讯山东省泰安市借助当地许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与成果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它们“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作用,使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
泰安地区有高校8所、中专27所、科研机构26家。泰安市借助它们的力量成立了“科教兴农顾问团”和“泰安市高校科技开发中心”。3年来有23位专家参与制定工农业发展规划150多项,论证工业项目205项,帮助企业新上项目156个,开发新产品180多种。又先后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矿业学院等单位聘请40多位专家教授到各县、市、区担任科技副县(市)长、科技副乡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李铁坚担任泰安市郊区科技副区长,在这里主持完成了省科委下达的“节粮型养猪试验研究”和“组建工厂化养猪试验研究”,组织全区建起“六畜”良种繁育基地,带起了成千上万的养殖专业户和许多综合养殖示范村。
泰安市又采取优惠政策,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我所用。凡当地高校的科研课题,市里主动提供实验基地。市科委每年都从掌管的科研经费中抽出几十万元支持高校的科学研究。对在当地科技开发中作出成就者,从新增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近年来高校在当地推广成果200多项,帮助全市解决工业生产、技术改造、农田水利、农作物品种等难题3500多个。泰安有近百个村庄世代缺水。山东水利专科学校於益民教授经过3年勘测,为80多个村庄找到了水源,农民叫他“水神仙”。
泰安还把当地高校作为培养当地人才的“摇篮”。在各高校支持下,全市多数县市区建立了成人教育中心或成人中专,所有乡镇都有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到目前为止,大中专学校共协助培训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约50万人次,有1149个村成为科技示范村,4万多农户成为科技示范户。(刘道运赵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