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农资兑现中的“调包”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6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农资兑现中的“调包”现象
最近,我们在对我县农资价格进行检查时发现,一些经营单位在销售国家兑现给农民的挂钩农资过程中,采取种种手段,侵害农民利益。
克扣兑现指标,转为议价销售。他们采取“过期作废”的办法,减少兑现数量或用其它手段克扣兑现指标,从中牟利。
变换兑现品种,获取品质差价。如用0#柴油顶替国家拨给的—10#柴油;把尿素、二铵换成碳酸铵、硝酸铵或其它化肥;将农民喜欢的某一产地的化肥、农药扣下,兑现给农民其它产地的产品,再把顶下来的农资转议价销售获取差价。
改变兑现时间,获取季节差价。他们把国家拨来的某种农民眼下正急需的物资压下,如农民春季急需的尿素,却兑现给上年秋季库存的二铵等,反之亦然。
河南鹿邑县物价局田海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