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俏闺女”走出深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7
第2版(经济)
专栏:

  “俏闺女”走出深闺
本报记者 刘小明 刘泉
隆冬时节,陕西境内几条翻越秦岭的公路上,繁忙的车流常常排成长蛇阵。道班工人对记者说:这与秦岭南麓的汉中对外交流扩大、经济活跃密切相关。
地处陕西西南部的汉中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这块宝地曾养育了“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它还是汉高祖刘邦建业的大本营;诸葛亮当年也把这里作为屯兵伐魏的基地。
然而,或许正是这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汉中人背上包袱,“天下还是汉中好”的自我满足意识,渐渐取代了先辈敢于闯天下的进取精神。多年来,汉中没有几个能在全国叫响的拳头产品和明星企业。无论是本地珍奇土特产品,还是一大批国家三线企业,都像白居易说的那样“养在深闺人未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俏闺女”心房,特别是去年以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潮激励300多万汉中人走出自我封闭圈。汉中地委和地区行署制订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措施,主要包括:解决“两通”——交通和流通不畅问题;建设骨干工程,内引外联,发展龙头产品。汉中受崇山峻岭包围,虽有宝成、襄渝、阳安三条铁路线过境,运力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去年汉中地区动员人力物力,加快改建108、316等国家公路干线,扩建机场,实行铁路、公路、航空三管齐下。为促进商品流通,全地区建立了5万多人的农民购销员队伍,新开设农副产品专业市场300多个。
为了充分发挥当地几十家三线大中型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潜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汉中地区在抓好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同时,集中力量安排了114个配套项目,初步形成烧碱、包装装璜、新型建材、黑米系列、医药化工和微型汽车等6种龙头产品。
目前,汉中人民以前人的开拓精神为榜样,带着自己的龙头产品闯天下,力争使汉中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