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今宵月更圆——首都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元宵联谊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7
第4版(要闻)
专栏:

  今宵月更圆
——首都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元宵联谊会侧记
本报记者 贾西平
2月6日晚,坐落在北京亚运村的炎黄艺术馆里,华灯辉映,笑语如潮。在京的200多位著名科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正在这里举行元宵联谊会。
人们熟悉的科学家朱光亚、周光召、丁衡高、王大珩来了。书画家启功、黄胄也来了。因年迈体弱未到的科学家钱学森送来了书面发言,远在广州的张爱萍将军也打来电话祝贺。
在这座炎黄艺术馆里,每一件展品,每一件器物,都有浓浓的中国情,淳淳的中国味。汇聚到这里来的人,无论老少,无论男女,仿佛大家心里的血都融到一起来了。大厅里播映着中国运载火箭升空的雄姿。书画家们则挥洒笔墨抒发着对祖国科学事业的祝愿。
77岁的老画家彦涵画了一幅雄鸡图。他解释说,今年是鸡年,人常说“闻鸡起舞”,我这幅画试图画出鸡那种八面威风的大将军气势来,赠给在高科技领域为国增光的科学家们。
解放军艺术学院画家刘大为画了一位少女骑在骆驼上行进的画,旁边题有“任重道远”。他用象征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精神的骆驼和活力旺盛的少女比喻我国科学事业将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的未来。
作风稳健的周光召指着一幅画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记者赶上前去采访,周院长谦虚地说:“我喜欢艺术,但谈不上懂。艺术是表现哲理的,手法比较含蓄,留给人较大的思考空间。从这一点上讲,她和科学是相通的。”
启功老先生正在挥毫写诗,有人把王大珩介绍给他,启老伸手拉过王老说:“不用你介绍,70年前我们俩是同桌。”原来70年前,王大珩和启功在北京一所小学是同桌同学。王大珩清楚地记得,启功自幼不凡,11岁时就能画出漂亮的花鸟。启功接过来说,别提了,你现在是世界有名的大科学家,比我强多了。
“艺文科学群英萃,可喜今宵月更圆。”科学家、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书画绘出了中国的又一个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