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阅读
  • 0回复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五四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的浮雕之一,这块浮雕高二米,宽三点五四米。整个碑座的浮雕共有八个题目,是为了纪念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历代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而建的。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爆发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人民开始进一步觉醒,并涌现了一批拥护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于一九一九年一月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军阀政府以战胜国的资格出席了这次会议。在国内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了希望列强放弃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秘密协定、收回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力等要求,被参加会议的帝国主义列强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军阀政府仍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举国为之震怒。五月四日,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和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共同推动下,北京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的阻挠,在天安门前集会。六月三日、四日,军阀政府逮捕爱国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各界的极大愤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迅速扩展到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工人阶级的参加和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强大的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六月十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二十八日,军阀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胜利。
这样的题材,要用有限视野的浮雕艺术来表现是比较难的。作者汤田友选取“五四”运动的爆发点——北京学生运动的场面来表现。画面上突出了大学生向群众演讲和散发传单。以这两个活动为中心安排了周围的各种人物。画面偏左部的位置穿着长衫的男大学生正站在凳子上向人群演讲,面部表情十分激动,好像在挥手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周围的听众有戴鸭舌帽、对襟短装者,有系围裙者,有戴草帽者,有青年、中年,也有老者……所有的人都在专注地倾听。面临民族、国家的屈辱谁不关切呢?一个穿竹布短衫黑褶裙的女大学生拿着一沓传单,正在散发给一个青年工人模样的人,似乎边发边解说……人群背后是天安门。
在这些浮雕的雕塑风格上作者们考虑到人们的欣赏习惯,采用了写实手法。作品刻画的各种人物看上去亲切感人,具有“五四”时代的气息。在画面处理上作者为了避免人物伫听的姿势雷同,会造成画面的呆板,特别安排了几个女大学生在奔跑的姿态,那摆动的百褶裙裾,处理得很美,既表现了女大学生在积极活动,又使画面产生了和谐多变的场面。使后人重睹了一九一九年所发生的爱国运动场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