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我不是个好爸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从夏辉事件汲取的教训(二十三)

我不是个好爸爸
河北承德市 古月
编者按:许多来稿指出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是造成家庭教育失当的主要原因。今天刊登的这两篇文章,都是家长的自我解剖,深切地道出了为人父母者的心曲。但是,无论父母、师长、国家、社会都对下一代寄予殷切的期望,这是势所必至、理有固然的。问题在于怎样使具体化了的期望能够正确、合理、适当,这是我们要通过讨论求得答案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承认我不是好爸爸。孩子很小时,我就逼他背古诗,给他讲古代伟人的故事,一心指望他聪明、自强,最起码也要超过我。可是从幼儿园起,到小学、初中,老师就一直瞧不上他。因为他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淘气,学习成绩老是在中下等徘徊。每当被老师“传”去,我的火气就压不住,回来就对他进行体罚,他母亲也天天对他没个“好脸”。结果呢?他与我们越离越远,不愿和我们讲话,不愿和我们一道上街,一点也没改掉贪玩懒惰的毛病,甚至说谎、打架,越来越像个陌生人了。
我扪心自问:你不是知道揠苗助长、欲速不达的道理吗?你不是知道“爱心”才是可靠的航标灯吗?你不也有过缺少“爱心”的少年时代吗?那你为什么也缺乏理智呢?
于是我发现我和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都在向孩子转移生活留给我们的伤痛。
性格暴躁的家长,往往在童年缺少关怀。“火儿”一上来就控制不住,就要诉诸武力,当年我的父亲就是用这种方法教育我的。想起来挺可怕,儿子会不会也把它“遗传”到他的子女身上呢?我们这一代人就这样“继往开来”吗?
事业的不成功或不大理想,同样使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希冀寄托在子女身上。尽管我也知道人才并不一定在“高分生”中产生,但传统和学校的教育诱使我们老是把目光盯在分数上。我们要求孩子“争气”,实际是要求孩子为大人脸上搽粉,以此证明自己并不是个孬种,本来是可以成龙的。说穿了我们真可笑也真可悲!
要求孩子在班里考第一,别人的孩子就得当第二,我们明知道这个道理,却挡不住自己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围攻,造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闹得人仰马翻的状况。现在,人才的含义已扩展到更大的范围,我们家长的的确确该换换脑筋了,也衷心希望学校改变一下教育的方法和考核标准,让做爸爸的减少压力,努力做个好爸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