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与其到外边找活 不如在店里干满西单商场职工不再倾心第二职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8
第4版(要闻)
专栏:

  与其到外边找活 不如在店里干满
西单商场职工不再倾心第二职业
据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记者倪小林)近来在北京西单商场流行着一种说法,与其外边找第二职业,不如在店里干满点。这家商场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实行多劳多得,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企业经营红红火火,贡献突出的职工月收入上千元。
这些年社会上有一种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做国营的干不过集体的,集体的干不过个体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营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多劳者并非多得。1992年西单商场决心靠实力去参与竞争,干出点名堂来,改革就从调整利益机制入手。
这家有3000多名职工的大型商业企业认真探索新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把活收入与死收入的比例重新调整,扩大活的比例。具体做法是,每月每个职工工资里拿出100元钱,与奖金混在一起。实行联利联销计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而且一线与后勤、机关工作人员也拉开档次,奖金根据职工完成销售情况提奖,倘若任务完不成,就要按少10%扣去15.50元的制度,直接减少收入。
同时,商场还对工时进行了大胆改革,充分调动职工在有效劳动时间内的劳动积极性。过去职工卖货要站足八小时,结果中间吃饭时间拉得长,不少人闲得只好溜大街。商场把工时缩为每人每班6.5小时,中间不休息倒班就餐,使职工不再重复马拉松式的班次,集中精力卖货。
这样一来,职工很快见到了改革的实惠,很多组冒出了月收入上千元的销售状元。以往很多职工一进商场便要求到二线看门、守仓库,目的是图个清闲,反正大家的收入一样。自从这些改革一推行,不少人纷纷要求上柜台卖商品。
一批销售能手也在改革中成长起来。鞋帽部的李红,年仅23岁,过去卖货平平。商场实行改革后,她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每天能销出5万元的鞋,连续两个月拿到手800多元奖金。如今,商场职工争相多售货已成为风气。
新的机制对职工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去年很多企业给这家商场的骨干发函高薪聘请,可几乎没有人因此动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