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敢于登上国际大舞台——在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上(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9
第2版(经济)
专栏:

  敢于登上国际大舞台
——在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上(下)
本报记者刘国胜
各国的产品在展台同时展出,如同在舞台上比武,优势在何方十分明显。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电子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80年代电子工业发展速度曾高于欧、美,行家们预计,90年代仍将快于后者。
我国电子工业经过40年的建设,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电子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如若抓住机遇,敢于登上国际大舞台,还是大有作为的。
不是挤进,而是“抢摊”
在这届博览会上,记者亲眼见到,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在组织厂家参展中所起到的作用。1991年,我国共出口电子产品273种,已超10亿美元,其中由中电进出口总公司组织出口的占全国出口量的1/3。该公司为国内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付出了心血。
在参展中记者发现,我们的企业就像刚刚“下海”的人,显得经验不足。浙江乐清县无线电总厂却十分活跃。这是一家仅有200多名职工的集体企业,年销售额800万元,有5种产品出口,占总产量的50%。博览会开幕第一天,这个厂就签出了200万美元接插件出口意向合同,德国一家公司把他们参展的样品全部拿走了。季厂长咧嘴笑着对记者说,他出口的产品并不赚钱,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打开“老外”的通道。显然,这位厂长很有自主权。离开慕尼黑前,季厂长自己花钱采购了很多样品,准备带回去研究。而与此不同的是我们的国有企业,由于参展的人不敢做主,又来不及向国内厂里请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生意跑掉。有一家部直属电容器专业厂,虽然拥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产品也较受欢迎,但是却不注意宣传,甚至连产品报价都不全。这个厂1984年就开始生产CH68A电容器,至今没有像样的产品目录,更没有像样的广告宣传材料。厂长想赚钱,却又舍不得投入。这反映出我们的企业还缺乏现代商品意识,对外面的市场不十分了解。
做能文能武的商品经营者
记者注意到,在这届博览会上台湾共有100多家厂商参展,他们各自独立展出的部分高科技产品如计算机母板、集成电路等大多已进入欧洲市场,有的还抢占了相当部分市场。但多数台商仍在搞中低档的电子元器件,均以价廉物美取胜。而我们大陆参展的却只有中电进出口总公司为龙头的14家企业,相比之下很不相称。在博览会期间,韩国非常注意发挥整体作用。比如金星公司已在这里站住了脚,那么韩国其他公司则通过这家公司推销,不再另搞一套。而我们一些厂家却竞相压价,让外国人占了便宜。
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常州电机电器总厂生产的步进电机可用于计算机打印机马达,可是若想打进欧洲市场谈何容易。后来经中电进出口总公司业务处同志穿针引线,与著名的意大利好利获得公司挂上了钩,常州的产品经过多次改进终于搞出了与好利获得公司配套的产品,很快打入欧洲市场,而且还由此扩展了自己的产品,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生意。可下一年的任务就成问题,因为好利获得公司的产品在不断更新,配套产品自然也须同步,而常州厂方却因种种原因迟迟交不了货。后果怎样?令人担忧。
看来,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使之成为真正能文能武的商品经营者,不仅是搞活经济的关键,而且也是中国电子产品大步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