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毛泽东盛赞岳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9
第8版(副刊)
专栏:

  毛泽东盛赞岳飞
郭新法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一日,毛泽东视察黄河流域,在回京途中访问安阳。从新乡到安阳,要穿越淇县、浚县和民族英雄——岳飞故里汤阴站。
毛泽东中途突然提出:“到了汤阴站,我要下车去看岳庙!”
不到九点,专列进入汤阴站后,徐徐地停了下来。
汤阴站台的东南方向,有一片歌颂岳飞的碑林。在这片碑林中,有个典雅的小亭子,亭子中央有一尊最高最大的碑叫《岳忠武王故里》——指路碑,为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年)汤阴县知事张直主持所镌刻。
毛泽东走上小亭,站在《岳忠武王故里》碑的正面,端详着《岳忠武王故里》六个圆润、奔放的大字,微微点头称赞,而后匆匆转向碑的左侧,寂读《七言律》,回首转向碑的右侧,少视“镌碑经过”,转向碑阴停下脚步,观赏了片刻,尔后小声念起了隶书《岳忠武王故里》的碑文:“宋岳飞,字鹏举,汤阴人……”
碑的正文念完之后,毛泽东的眼神盯着被用锤子击在署名处的二十四个小坑坑,摇了摇头遗憾地问当地公安局长:“这八个立碑人的名字为什么都给打掉了?”
“他们都是汉奸,群众恨他们,才给打掉的。”
“汉奸想借岳飞给他自己扬名于世么,这是历史,不必打掉,留下来让他们做反面教员,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还是遗臭万年。”
上午九点多钟,汤阴县县长王庭文听说“车站有人召见”,匆匆赶来。
毛泽东在询问了汤阴的一般情况后,向王庭文提出了他所关心的问题:
“岳庙里都有些啥子建筑?”
王庭文详细介绍了岳庙的建筑群后说:“岳庙的‘碑碣石刻’,现有近百块。”
“那里有岳飞的《满江红》吗?”毛泽东急切地问。
“有啊,有。”
“你看过吗?”
“看过,看过,我还会背呢!”
“好啊,能让我听听吗?”王庭文操着河北口音,很流畅地背诵了起来。
“诸葛亮的《出师表》你也会背吗?”
“会。”说着王庭文又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哈哈,你这个县长的脑子不错呀,背得很熟的。现在岳庙怎么样,还好么?”
“战争年代,岳庙也遭到了破坏,解放后,我们拿一千五百多公斤小米的费用,维修了一下。”
“你们给人民办了一件好事。”毛泽东又说:“还应当搞些钱,把坏了的地方修一修,保持古庙的静穆才好。”说到这里,毛泽东又突然问道:“岳家有后代没有?现在表现怎样?”
“岳家有后代,表现也好。”王庭文继续说:“据我们所查,岳家没有一个当过汉奸的。”
“很好,很好。”毛泽东赞扬着说:“岳飞是个大好人,岳家又没有一个当汉奸的——都保持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好!”
(摘自《大地》月刊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