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名人效应”之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09
第8版(副刊)
专栏:漫谈

  “名人效应”之类
平川
名星“走穴”,向来舆论不一。反对者说,拿工资,挣私钱,缺乏职业道德;赞成者说,这是对现行文艺体制的冲击,不改不行。名星“走穴”一晚上,收入成千上万,顶一般工薪阶层干一两年了,反对者认为这不是按劳分配;赞成的反驳说这叫按“经济规律”办事。他开价高,你可以不请;请,说明价钱可以接受;没有名气,你想“义演”,人家还不要呢!
显然,改革的年代,许多事情都要重新思考了。“名人效应”过去听说过么?就说稿费吧,国家规定每千字最高有限额,但“侃爷”王朔能按这个标准吗?不论小说、电视剧,买主都得按“大腕儿”付他的款。当然,不满还是有的。有的名星上台,讲个笑话,打两个喷嚏也算一场;有的歌星光开口、不发声——放录音。有人讲,“名人效应”也有“假冒伪劣”。既然按经济规律办事,“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也在“打假”之列。有的电视剧尚未开播,就被宣传得十分了得,价码也被抬得很高,而许多观众看后则议论:是不是有的人像灶王爷一样吃了芽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