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小说要争取读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小说要争取读者
李玉铭
我注意到几个真实的数字:新近出版的几部纪实文学作品,如《无极之路》、《北京人在纽约》、《我的财富在澳洲》等印数都在10万册以上。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重印两次,总印数已达30万册,这种现象是近年来全国文学类图书绝所少有的。相比之下,小说的销路则不大景气。一位全国知名度颇高的作家的小说集征订还不到三位数字,以致无法开机印刷。当然,不能由此得出读者喜欢纪实文学作品而不喜欢小说的结论。但当前小说创作尚不能尽如人意,读者不多,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有的人抱怨说:“好书无市场,有市场的又不一定是好书。”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缺乏市场观念的说法。“有市场的不一定是好书”,可能是事实。但说“好书无市场”,就很难使人理解。那么,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没有市场的“好书”,究竟好在哪里呢?《无极之路》是一本有市场的实实在在的好书。尽管它并非完美无缺,但因为它反映的问题正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所以读者还是买它的帐,为它叫好。有趣的是,这本书新华书店最初征订时只有几千册,出版之后,一再加印,实际印数大大超过原来征订数。这说明我们的读者还是有眼力的。有的小说没有读者或读者甚少,恐怕问题不在读者而在小说本身。小说如果不关心读者,读者就有理由不关心小说。远离现实生活,对自己的时代缺乏深刻的洞见和成功的艺术把握,可能是当今有些小说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不把“反映时代精神”简单地等同于过去常系于口的所谓“写中心、演中心、唱中心、画中心”,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可以接受的文学主张。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产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画面,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小说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说的繁荣。小说作家可能而且应该以“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恩格斯语)去烛照现实,多写一些有深度和力度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争取更多的读者,回应时代的呼唤。(作者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