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燕麦少了马群也殴斗”——从迁厂之争看欧洲保护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0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燕麦少了马群也殴斗”
——从迁厂之争看欧洲保护主义
本报记者郑园园
1月下旬,两家外国公司打算将设在法国的分厂迁出法国,引发了一场所谓“迁厂之争”。它反映法国与英国、奥地利等国的经济矛盾,也反映了欧洲联盟建设面临的困难。
这两家外国公司分属美国和德国。一个是美国梅迪亚集团,它在法国东部第戎市郊设有一个胡佛吸尘器厂。最近,梅迪亚集团决定将该厂迁往英国苏格兰,胡佛厂的600名法国工人将遭到解雇的厄运。另一个是德国格兰丁电视机厂,德国也决定迁出梅斯,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家分厂合并,这样,法国又将失去800多个工作岗位。
自从美、德宣布了迁厂意向后,法国与英国、奥地利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吵。法国指责英国“哄抬社会资助费”,违背欧共体有关对落后地区资助的规定,超量提供补贴,使本国企业在同外国企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法国还批评英国的“社会倾销”政策,降低社会福利水准,降低工人报酬,如冻结工资、降低加班费,限制罢工等,以吸引投资者在英国办厂。
奥地利不是欧共体成员国,它不受欧共体高关税的限制,它进口的显像管,征收的关税比欧共体国家低得多,电视机的成本也自然较低。奥地利对企业的资助也比法国高得多。法国报纸说,诸如此类的“优越条件”使德国“垂青它的奥地利表弟”。
一方要提高竞争力,另一方要维护工人就业,这似乎都无可非议。但在欧洲国家经济持续衰退情况下,小矛盾也能引起激烈争执。正如《快报》杂志所说,“燕麦少了马群也殴斗”。
在经济繁荣的年代,几百个工作岗位不足为道,而今却足以引起一场“厮杀”。法国大叫自己是“迁厂之争”的受害者,连日来,政府和民间的抗议声浪越来越高,总理贝雷戈瓦要求欧共体调查英国政府提供的资助是否符合规定。经济部长对奥地利发出警告:若不遵守竞赛规则,法国将反对它加入欧共体。
但是,困难恰恰在于:欧共体缺乏明确的条文和具体的措施来限制这类竞争,况且《马约》已向英国作出让步,允许它不在“社会宪章”上签字,这就使它在降低社会福利方面不受限制,造成了一个漏洞。而奥地利虽然已申请加入欧共体,但是,在跨进大门之前,它也不受限制。
有人说,民族利益至上的“自顾自”的逻辑在起主导作用,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各国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护主义难免会上升,形形色色的争夺战也将层出不穷。
(本报巴黎2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