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新的产业新的希望——房地产业成为上海新的经济生长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2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的产业新的希望
——房地产业成为上海新的经济生长点
新华社记者季进成本报记者吕网大
房地产业正在上海迅速崛起,它已成为上海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上海曾是我国房地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寸土寸金的上海竟然到了城市建设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地步,城市面貌几十年依旧。多年来,人们盼望着一个现代化的新上海屹立在太平洋西岸。
邓小平同志去年南巡谈话后,强化了上海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大批国内外客商包括为数众多的房地产商涌进上海,寻找投资合作机会。
这是上海经济发展难得的一个机遇,也为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良机。上海市政府及时采取鼓励发展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在统一规划审批、统一规划法规、统一业务领导的前提下,下放部分职权,调动区、县政府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上海房地产业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好势头。
去年,全市登记在册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已突破800家,相当于上年年底的8倍多。全市共批租土地169幅,面积1047万平方米,共收取出让金总额20.9亿美元和3亿元人民币。
房地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浦东新区的开发,进一步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
浦东新区在外高桥、金桥、陆家嘴三个开发小区启动的基础上,去年第四个小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启动,市政府转让了420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收取的2.5亿元人民币作为政府股金参与张江小区的开发运行。在浦东新区内规划了一块面积为99.2万平方米的大型绿地,市政府以兴建高尔夫球场的性质出让土地使用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在长达70年的时间内,对浦东新区的环境质量起到保证作用。目前浦东批租的土地达584万平方米,占全市的56%。
随着国内外客商接踵而来,上海的宾馆客房率急剧上升,办公用房紧缺。在已批租的169幅土地上,总共可兴建600万平方米的建筑,今后几年每年将有近100万平方米的高级住宅、办公楼、花园别墅交付使用,基本能满足国际交往有更大发展的需要。
利用土地级差,引进外资,加快旧区改造,为上海的城市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
堂堂大上海现仍有危房、棚户、简屋和年久失修的里弄房共1500万平方米,按以往每年15万平方米的改造速度,上海市需要整整100年才能完成改造任务!
去年年初,上海第一次批租了市区土地——“斜三基地”。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除向市政府交纳100万美元出让金外,还须出动迁、安置居民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对方出资1亿多元购买了设施齐全的商品房,安置动迁户,1044户居民告别了居住几十年的棚户区。
去年以来,上海采用土地批租形式共改造旧区83幅,拆迁房屋99.7万平方米,其中危房、棚户占半数以上。通过土地批租,不仅大片棚户区迅速得到改造,数万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也为城市建设积累了资金,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为上海实现“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异军突起,各行各业参与房地产业是当前上海房地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各系统创办的房产开发经营企业目前已超过300家。参与房地产业是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也使城市土地使用配置更加经济合理。市中心的黄浦区有许多小厂混杂在商业区、住宅区内,不仅企业没有发展余地,而且与周围居民矛盾突出。黄浦区实施了“西厂东移”计划,将这些小厂集中迁往浦东工业小区,腾出浦西黄金地段兴建办公楼、商业设施等。这样,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三产业也有了发展。
靠着天时、地利、人和,上海的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曾“捧着金碗讨饭”的上海,如今正从房地产业这个“金碗”里挖掘大量的财富。仅土地批租出让金20亿美元一项,就相当于过去上海财政收入中两年的地方留成。除外商用于基地居民动迁及市政配套外,市政府直接收取的4.9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城市水、电、煤以及通讯、道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房地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它的发展势必带动建材、家电、家具、装饰等大批相关行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