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章丘村村有部“小宪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章丘村村有部“小宪法”
本报记者贾建舟
山东章丘县依法治村的经验一问世,便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轰动效应,前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有人说:“这里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既解渴,又好学。”
上合国法下适民情
近几年来,章丘农民逐步走向富裕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成群结队的庄稼汉外出务工经商,其中搞歪门邪道的也不乏其人。至于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等现象,更弄得一些村的干部一筹莫展。从1989年起,他们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摸索出一套“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经验,即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
其具体做法是,县里把国家颁布的政策、法律、法规加上党的建设共20多个文件拿来,从中抽出与农村和农民有关系的条文,经过几上几下反复讨论,形成了指导全县农村工作的“小本本”——《章丘县村级规范化管理试行规定》。
随后,县委县政府又抽调1300多名县乡干部分赴各村,帮助党支部、村委会起草村里的具体管理办法,经群众讨论修改,形成村里的规范化管理规定,并印成小册子印发各家各户遵照执行。这种经司法部门验证、县委验收、乡镇备案的“小本本”,带有浓重的村规民约色彩,又比村规民约更有权威。人们把它看作村里的“小宪法”。
民订民管难事不难
制订这“小本本”都要履行5道程序:由部分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文件起草小组,起草本村章程的“讨论稿”;村支部、村委会一起召开党员会、村民组长会、村民议事会,逐条讨论、修改、补充;召开村民大会或采取村民代表和党员包户的办法,对“讨论稿”逐条征求意见;稿子修改后交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将村民大会通过的正式稿交乡镇党委、政府审定。
这“小本本”讨论时几上几下,反反复复,但每家每户都派代表参加,对每项条款都认真对待,仔细推敲,明确表态,有时还争论得面红耳赤,所有条款都得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举手通过。
如今,村民之间若发生矛盾,都对照“小本本”自行解决,许多纠纷不用出村就顺利化解了。
约“官”约民重在约“官”
过去,农村制订某项制度,往往是村干部张口即成,绝大多数又是对着群众来的。而章丘农村的“小宪法”,既约民,更约“官”,不少村还增加了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条款。现在,不管谁违犯了规定,用的都是同一把尺子。
明水镇马安村的马汝汉是章丘县第一个坐上“皇冠”车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当支书6年间,就把一个穷得“丁当响”的后进村变成了产值过千万、利润过百万的富裕村。村里人谁都承认他是治穷致富的头号功臣,论说坐坐“皇冠”谁也说不出什么。可他办事独断专行,凡事喜欢一人说了算。全村26个党员就有17名联名写信上告他,而他毫无觉察,依然我行我素。
1988年改选党支部时,县里找他谈话,他这才如梦初醒。县里征求党员意见,党员不愿选马汝汉但又提不出合适人选,事情僵在那里,一直拖到1989年底建立章程后。在制订章程时,马汝汉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听取批评,并在支部大会上检讨。从此,他作风民主,办事公开,取得谅解。1990年党支部改选时,他以全票再次当选为支部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