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桃园三结义”故地又传佳话——三个退伍兵搞富一个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桃园三结义”故地又传佳话——
三个退伍兵搞富一个村
本报讯记者翟启运报道:在“桃园三结义”的河北省涿州市,如今又传颂着一曲动人的故事:三个退伍兵担任东关村党支委,“不求自己成为万元户,只愿三千村民共同富”,带领群众把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东关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林,副书记高焕志、谢志刚都是退伍兵。他们虽然参军退伍的时间有先有后,却都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炼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1984年,他们被推上领导岗位时,3000多口人的东关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家禽与人争道,垃圾影响交通,污水满街四溢,土路高低不平,村民文化生活贫乏,偷盗、赌博、打架斗殴的事时常发生。
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经济是唯一的出路。三个退伍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出了决策:要以集体经济为主轴,带动四个轮子(个体户、专业户、养殖户、联合体)共同发展。他们上北京下苏南赴温州,参观取经,订规划,立项目,引进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他们“三顾茅庐”聘请了两位怀才不遇的工程师,首先办起了一个电炉厂。这个厂不仅以它高新技术产品和过硬的质量牢牢地占领了市场,还带动了原来5个老企业的复活。
1988年,李玉林从报纸上的一条消息中获悉,山东某地蒜薹降价5分钱一斤没人要。他认为“南菜北销肯定有效益”,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建设一个冷库。建冷库期间,三个退伍兵跟工人三班倒,进设备和技术培训并举。当这座储藏量500吨的冷库只用3个月时间建成时,村民无不称赞三个能干的退伍兵。接着,他们又相继建成了面粉厂、开关厂、鼓风机厂、浴池、饭店等。到去年底,村办企业就达16个,固定资产达到1360万元,工副业总产值250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