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踏雪耐危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2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踏雪耐危桥
张秋实
萧瑟的秋风将皖北大地抹上了一层金黄。在这秋风起了的时节,我又一次造访了我日夜思念着的蒋克勋同志。
在这颠簸的合阜道上,我的思绪如同飞絮,我惦念着,我为他焦虑过,也为他祝福过。他太忙了,为了我国的制革业能迎头赶上世界一流,他没有节假日,甚至连看新闻联播的时间也挤不出来。有时刚端起碗,突然又放下,匆匆地赶到车间或听国外来的长途电话。企业的产供销、企业的今日明天与未来,哪一件不牵着他的思考呢?
每次采访路过阜阳,哪怕离上火车只有几个小时,我总要去探望他一下。他不虚假、不矫饰、不夸耀、没设防,他真诚坦率得惊人。他对中国的改革与走向有着独特的思考。有时他会突然感叹起来:“嘿!成绩不讲跑不了,困难不讲克服不了,当今的中国,各行各业在不同的场合,讲成绩的太多啦!多讲讲困难,然后找找解决困难的法子,这样国家就有希望!”
位卑未敢忘忧国。60年代,他结束了大学时代便投入了火热的生活。而今,他是高级工程师,他终于找到了发挥自己才智的战场,当地领导让他收拾一个亏空几百万元的制革厂。他兢兢业业,实践着自己的誓言: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亲爱的祖国。他捧着一颗滚烫的心,用汗水和青春,默默无声地报效着他热爱的制革业,决心要做出一些业绩来。
在北京、在上海、在意大利国度的谈判桌上,他有一个原则,祖国的利益第一。在引进意大利制革设备的谈判中,他以中国人的智慧将意方的设备压低于国内及国外其他厂家进价的近四分之一。谈判对手对这位难对付的中国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外国人敬重的是人才知识和智慧啊!
在远离祖国的天空里,他夜不能寐,伴着飞机引擎的颤动,他又哼起了他最喜欢的那支曲子——《我的中国心》。这支曲子时常萦绕在他的脑际。有时,他会轻轻地哼出声来,哼到动情之处,便情不自禁地滚下热泪。这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真正有良心的中国人总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无论什么许诺,决不会丧失自己的国格和人格。中国要振兴、要昌盛、要富强的坚实基础就在这些人的身上。
在波浪汹涌的太平洋上,他们生产的“银河”牌系列皮革在他的视野里起航了,驶出了中国海,走进了国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还是让我们从历史的滚筒上看看蒋克勋的足迹吧:1983年组织上将亏空180万元、外债720万元的阜阳制革厂交给他。9年后的今天,不但补齐内亏,固定资产增长了116倍,成了全国3519家大型企业之一,成了国家同行业50家大型企业之一。这个在内外债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制革厂家,成了安徽省阜阳第一个合资企业的样板,年创汇能力达200万美元。9年的苦干,赢得了市场和赞誉,这是蒋克勋励精图治的9年,也是他酸甜苦辣的9年!
私下一晤,方知他对明朝洪应明《菜根谭》中“登山耐险路,踏雪耐危桥”这两句格言体味得特别深刻。他说他从中悟出了许多许多。采访归来的途中,在颠簸的阜淮道上,我也将洪应明的那个“耐”字作了久久的掂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