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小费的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3
第2版(经济)
专栏:周末话题

  小费的难题
马立诚
公共汽车里,两位小姐悄声说话:“你今天拿了多少小费?”
“挺运气的,20块,你呢?”
“我们那儿吧,特死。小费都得上交,月底再平均发给大伙儿,算是服务奖。”
对话道出了如今京城涉外服务业的时尚——小费正悄然兴起。
据一位在某大饭店当总经理的朋友私下见告,他们那里至少有80%的一线服务人员拿过小费。渐渐的,小费已经成了这些服务人员固定收入的一部分。
对此,颇有一些不同看法。当然,不再争论小费姓社还是姓资了,只是对它的效能如何评价不一。
有人说,给小费,助长了“看人下菜碟”的习气。不给就拉长脸,如何得了?这担心并非没有根据。北京某酒店就曾接到“老外”投诉,说是一位行李员伸手要小费,遭拒绝后恼羞起来竟然摔客人的行李箱。
有的人鉴于小费长期以来在我们这里声誉不佳,可又知道这是发达国家服务业的通例,所以不表示可否。
我们平常人偶尔下馆子吃饭,目前还没有小费问题来伤脑筋,因此总还可以蒙混得下去。可涉外酒店管理层怎么办呢?这在眼下实在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笔者有一次在一家大饭店吃饭,随口问起这方面的事情。也许是在公开场合,而且“上边”又没有明确说法的缘故吧,得到的回答是餐厅经理和服务员互相使使眼色,双双摆出了“无可奉告”的笑脸。
对小费问题采取什么办法好?下令禁止,简单是简单,但后果不一定理想,很可能由明转暗了。有的人认为,这也是“有偿服务、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的一种表现,因此,还是采取疏导的办法,辅之以必要的工作为好。
必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提高员工素质,做到给不给小费一样热心服务。对于主动甚至强行向客人索取小费的少数害群之马,则要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北京昆仑饭店规定,凡是有此类行为者一律除名,这就遏住了丢人现眼的行为。必要的工作之二,是尝试着拿出一点合理分配的办法。北京有的酒店规定,先将小费交总台,五成给个人,另五成作为部门定期评优的奖金;有的酒店则采用全部均分的办法。究竟怎样才好?还是要结合经营情况自己作主,来不得一刀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