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铁笔绘钞券——记人民币凹版雕刻师苏席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3
第2版(经济)
专栏:独家报道

  铁笔绘钞券
——记人民币凹版雕刻师苏席华
扇子
用手在人民币上摸一摸,有一种涩的感觉;用眼睛仔细看,你会发现那上面的图案是凸的。正是钱币的这个特点,使伪造者望而却步,因为无论他们有多么高超的绘画技巧或是掌握多么精妙的彩色复印技术,对此都无能为力。
要造出凸起来的人民币,离不开一种叫做“凹版雕刻”的技术。中国的钞券业有一批成熟的凹版雕刻专家,苏席华先生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位,第四套人民币的佰圆券、伍拾圆券及拾圆券都出自他的刻刀之下。
所谓凹版雕刻,就是指印刷所用的版是雕刻师用特制的刀在特制的钢版上刻出来的,因而版上头像、风景、文字、装饰等图案都是凹的,油墨进入这些凹处,印出的钞票就会凸出来。
当北京印钞厂凹版雕刻师苏席华接受第四套人民币佰圆券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头像雕刻任务时,还有四位雕刻师同时领命。这是一场无声的竞争。五块版刻完了,编上号,不透露作者姓名,然后几经审评,最后,苏席华的作品入选了!伍拾圆券的头像雕刻,是在三位雕刻师的作品中选择的。苏席华再次夺魁!拾圆券上蒙古族和汉族人像也是苏席华刻的。
三个大面额钞票上的头像同出一人之手,对一个钞券雕刻家来说,这是极其难得的。凹版雕刻被称为“钢版上的素描”。虽然这是“二度创作”,因为雕刻师是照着原稿来雕刻的,但这绝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需要想象力的创作。因为美术家画原稿时是在纸上素描,可以用铅笔的侧锋或用纸擦出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来,而雕刻家用刀在钢版上刻,必须使用明确的点和线。明暗层次的变化,只能靠线和点的粗细、深浅和疏密来表现。
人民币佰圆券上的四领袖头像原形是中央美院的雕塑家司徒兆光用石膏做成的浮雕,后又由中央美院侯一民教授把浮雕画下来。苏席华的任务是把这张浮雕的素描刻在钢板上。
以往雕刻人像,强调真实,线条的走向随着肌肉纹理。苏席华别出心裁地在雕刻佰圆券时全部使用了平行的直线,这在以往的人民币图案雕刻中是从未有过的。
“浮雕的明暗差别不大,外围有影子衬托出浮雕的庄严,不必强调真实感,应和现实有一种距离。”苏席华对浮雕把握得深刻而又独到,因此他决定全部采用平行线。
据说日本人曾用计算机计算过钞票上的点和线,一个点要刻几刀,一张钞票要刻上百万刀。佰圆、伍拾圆、拾圆三块版,苏席华整整刻了10个多月,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
苏席华刻刀下涌出的不仅有钞券版,还有不少艺术品。他为宋庆龄基金会雕刻宋庆龄像时,采用了光洁细腻的长线,干净利落地把宋庆龄的高贵、和蔼、典雅的气质表现了出来。他还应国外某公司之邀,雕刻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头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凹版雕刻是世界印钞业普遍采用的技术,因其复杂、精细、严谨和难以复制而成为重要的防伪手段,它是伪造者难以逾越的难关。人民币的安全,浸透了苏席华这样一批默默奉献的凹版雕刻家们的心血。(附图片)
图为苏席华雕刻的人民币佰圆券的原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