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情萦老区心系人民——缅怀李先念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4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情萦老区心系人民
——缅怀李先念同志
杨汝岱
1992年7月4日,一架满载着李先念主席对巴蜀大地一片深情的小型运输飞机飞向大巴山,将李先念同志的骨灰及伴随骨灰的金黄色菊花撒向他战斗过的巴中、通江、南江、黄猫垭一带的青山绿水。
巴山垂泪,蜀水含悲。四川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缅怀先念同志60年前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建立的英雄业绩,回忆起先念同志关心、指导四川建设尤其是大巴山老区建设的历历往事,巴蜀人民永远崇敬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将永远活在巴蜀人民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念同志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十分关注大巴山老革命根据地和四川的建设,对他曾经战斗过的巴蜀大地有着深深的感情。1973年,“文化大革命”即将结束,先念同志就批示“二线、三线轻工业的生产和建设,要努力加强,持续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增加产品数量。应该设计和规划一下,哪一年才能接近或达到上海的水平,应该有雄心壮志去干这件事”。他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之后,在成都等地发展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以解决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大部分都在沿海城市生产的不合理布局。
1984年11月下旬,先念同志出访南欧三国回国,专门来成都停留了5天。他说:“20多年没有来四川了,很想来看看啊!”我们陪他去视察了社队企业起步较早的成都市金牛区永丰乡龙爪村,他视察了龙爪的企业,又听了龙爪村党支部书记的汇报,非常高兴。他说,想不到成都的社队企业搞得这么早,这么好,真使人高兴。已经要离开了,他又停步回头,向村支部书记详细了解他所想到的某些问题。附近学校的师生听说“李主席来了”都兴奋异常地赶来,将先念同志团团围住。先念同志非常高兴,十分和蔼地和师生们交谈,时时发出开心的笑声。
视察了郊区农村以后,我们又陪先念同志视察了无缝钢管厂和132、420两个工厂。先念同志对我们这些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绩非常高兴。他说:“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国家用了很多投资建工厂、修铁路,使四川成了国防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基地。”他指示我们:“要重视三线,逐步把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好。从加强国防力量来看,我们不能忽视三线,从发展四川省的经济来看,也要充分发挥三线的作用。调整改造三线,要根据国家的计划和部署来进行,你们也要研究怎样同发展四川的经济结合起来。”他鼓励我们:“要有改革精神、创新精神。”“有些工厂可以开放,大力引进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或者和外国联合起来搞,也可以和国内有些省市联合起来搞,还可以这个厂和那个厂联合起来搞,加快调整、改造的速度。”他特别告诫我们,要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重视科学技术、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他说:“中国革命如果没有知识分子参加就不能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开知识分子是不可想象的。”他要求我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知识分子多的地方和单位,更要做好统筹安排,发挥他们的才干,不要让他们窝在那里,浪费年华。”“要花大力气搞科学技术,只有把科研搞上去,才能有新的设计,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产品。”
先念同志听了我们的工作汇报以后,鼓励我们说:“四川的形势很好,各方面发展很快,经济体制改革也走在前面,工作有很大成绩,我听了汇报很高兴,看到的实际情况也使人兴奋。”“现在四川全省人均粮食400公斤,你们认为只是够吃了,还不能轻易说粮食多了,这种看法我赞成。”他告诫我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要富起来,更要下大功夫。”“发展四川经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发展轻工业。四川有一亿人口,有多么大的购买力和市场啊!四川轻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沿海几个省市相比,有差距,要继续在这方面下功夫,重工业要为轻工业多提供一些适用的装备。要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只要有原材料,有市场,就要大力去搞。”
先念同志对老区怀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关怀老区人民的生活,十分关注老区的建设。他对我说:“我们不把老区建设好,就对不起老区人民。”老区的同志去向他汇报情况,他总是认真听取,详细询问,对老区的工农业生产、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商品流通、市场物价、计划生育、衣食住行等等,样样他都详细询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1984年11月下旬在成都的5天时间,工作安排非常紧张,他仍然安排会见了老区地、县的同志。他说:“只要老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我就高兴了。”当听说由于缺乏库容,农民卖粮难时,先念同志说:“老区那里山大,农民很苦,搞点粮食不容易。粮食多是好事,国家收不了,可以交给农民保管。农民多好啊,要相信农民。”当得知修南江至南郑的公路需老百姓集资时,先念同志说:“山区人民很苦,负担重,不要向他们伸手。该拿的钱国家就拿点。”在先念同志的关怀下,这条路很快修通了,促进了二南的物资交流,促进了山区的经济发展。当听说老区人民还缺钱花,先念同志说:“你们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种树、种草、种药材、栽果树、种蘑菇、养牛、养羊,发挥山区的优势。”他指示我们:发展山区商品经济,要因地制宜。大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多想生财之道,只要是对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有利的事,都可以干。这样,老区的面貌就能大变。”
先念同志关心老区的经济建设,也关心老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他说:“川北大巴山区是老革命根据地,有些地方修一点纪念亭、纪念碑和纪念馆,以教育后代,我不反对。”他看到新华社编发的《原红四方面军根据地——通南巴地区大批红军文物史料亟待抢救》的情况后,十分关注,立即批示我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望予以关注为盼。”他还十分关心老区的人才培养,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老区要想实现经济大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没有一大批热爱老区、献身老区建设的知识分子不行,“你们要花力气大力培养。”
1991年11月,先念同志在收到达县地委关于大巴山老区情况的书面汇报后,第二天就批示给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大巴山老区人民,当年对川陕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四方面军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请你与有关部门,对大巴山老区实行对口扶持和综合开发。”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注。
去年5月的一次谈话中,他说:“如果说我现在有什么心愿的话,那就是老区的建设怎样加快。这些年来,我想了两件事:一是在陕北建设一个大化工基地,充分利用陕北的煤和石油,带动整个大西北的经济腾飞,二是在四川建设一个大的冶金基地,用贵州的煤,炼攀枝花的矿,综合开发,推动整个大西南经济的发展。”直到弥留之际,先念同志仍念念不忘大巴山老区的人民。他说:“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成功,是人民支援的结果。人民养活了我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人民。”“我的后事要节俭,……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
日月经天行,江河日夜流。东风催雨露,春色满神州。先念同志深切关注,亲切关怀的川陕老区及巴蜀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奠定了一定基础,乡镇企业迅速兴起,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转变,所有的贫困县都越过了温饱线,以大巴山“星火计划”为主的科技开发取得成效;交通状况大为改善,改革、开放已迈出步伐,呈现出全面开发,开放,开化的良好势头。
先念同志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无所畏惧的胆略,光明磊落的胸怀,实事求是的作风,廉洁奉公的品质,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使四川经济尽快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