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一个大写的“人”——罗生特九十诞辰纪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4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个大写的“人”
——罗生特九十诞辰纪念
翟孟
今年是奥地利医学博士罗生特90诞辰。罗生特来中国十年,有九年供职人民军队,历任大军区医学顾问、纵队卫生部部长。在同一时期来华支援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中,其经历和建树均属罕见。他是唯一获得正规军高级军衔的一位外国医生,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杨尚昆主席最近高度评价罗生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作的贡献,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弗尔德。1903年1月11日生于奥地利的莱姆贝格。1927年卒业于维也纳大学,获综合医学博士学位。受工人革命运动影响,他早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因从事反帝活动多次被捕,继而又因反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被投入集中营。关押一年后,被判限期出境,终生不准回国。
在集中营,罗生特备受酷刑摧残,始终坚贞不屈,在严酷斗争中磨砺成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英雄。他深知,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前沿阵地;中国有一个坚决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和一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愈战愈强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是应该和值得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他决定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离开集中营时,纳粹党徒逼问他的去向,他坦然回答:我要去中国!
1939年春,罗生特来到上海。他耳闻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又从友人处获悉,上海之外的大江南北已经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战高潮,开创了大片大片的抗日根据地。在那里,由于敌人封锁,斗争严酷,缺医少药是一大问题,伤病员往往得不到及时抢救和治疗而死亡。为此,他作出生命历程中的又一次重大选择:到根据地去,到抗日前线去,为中国人民及其神圣的抗战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力量。1941年3月,经德国记者汉斯·希伯介绍,罗生特随新四军军医处处长沈其震等人辗转抵达新四军军部驻地盐城。在这块阳光普照的国土上,他以风华正茂之年,谱写了自己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在盐城,新四军军长陈毅和政委刘少奇张开双臂热烈欢迎罗生特的莅临,如同故友重逢般地与他亲切拥抱,紧紧握手。这一拥一握,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这位反法西斯国际主义战士无限的感激、信任和尊重。次日,军部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报纸发表了对他的访谈录和相应的评论。罗生特此后多次与人说起,这些隆重、热烈而又亲切的场面是他永生难忘的。
由于皖南事变,新四军的卫生部门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罗生特以战略家的目光看出:重建医疗机构,首先要有人才。在华中、山东和东北,他相继参与创办了卫生学校、战地医院和医务训练班。由此脱颖而出的许多人才,后来都成了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医务骨干。罗生特每到一处,对医疗机构的编制、规章制度的制订、领导管理的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素质等等问题,都要详加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性独创性的建议或措施。他对中国早期医疗卫生事业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拓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患者来求医,即使你有病,只要能爬起来,就无权拒绝。”以上的话是罗生特矢志不渝、身体力行的信条。他有冠心病、夜盲症,身上还带着法西斯迫害留下的伤残。每当听到伤员下来,如同听到无声的命令,不论白天黑夜,也不管自身病疼,他都会奋不顾身地去履行一个医生的神圣使命。在手术过程中,几次遭遇敌机轰炸,人们劝他撤离,他镇静地说:手术不能中断,抢救生命要紧!他经常亲临前线,在战火纷飞中抢救伤员。他体恤民间疾苦,主动为贫苦农民送药治病。由华中而山东而东北,从战士、农民到将军、参议员,罗生特走过多少路,救过多少人,已经无从统计。他以自己的精湛医术、高尚品德和博爱精神赢得了普遍的爱戴和尊敬。人们按中国习惯称他为“罗大夫”、“当代华佗”、“妇女救星”;陈毅将军赞扬他是“活着的白求恩”。他的形象和业绩已经深植千万人的心中。
罗生特支援中国革命最大的功绩之一,还在于他对人民军队许多高级将领治疗和保健工作所作的贡献。1942年,肩负重任的山东军区司令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罗荣桓突患血尿,疑为肾部肿瘤。经罗生特精心治疗,病情很快好转。罗帅认为,他所以能够在戎马倥偬中从容决策,坚持指挥,提前完成在1943年所定争取多活五年以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五年计划”,其中也有罗生特的一份重大功劳。八路军滨海军区副司令员万毅为流弹贯穿腮部,透过舌头,碰掉七颗半牙齿。罗生特成功地为他作了手术,并风趣地说:将军阁下尽管放心。伤口愈合,你脸上留下的将是一对酒窝而不是疤痕,比以前会更加漂亮了。事过半个世纪,万毅将军对罗生特的高超医术和亲切话语至今记忆犹新。
罗生特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同时也是一位讴歌光明、鞭挞邪恶的诗人、音乐家和政论家。经过长期与中国军民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生活,罗生特更加理解中国革命事业,并坚信这一正义事业必将取得最后胜利。为把新四军和中国革命真相昭示世人,他以极大的热情撰写了一部专著《奥地利——中国》,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仇恨的积郁》、《论第二战场》等政论文章和《反法西斯进行曲》、《我们是中国的青年》等诗词歌曲。人们对罗生特的精辟见解、鲜明立场和学者风度印象殊深,反响很大。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和振奋人心的旋律,犹如黄河、多瑙河奔腾不息的波涛,将永远在中奥人民耳边回荡。
罗生特天性乐观,谈吐幽默,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他的警卫员亲昵地管他叫“罗大鼻子”,他高兴地说:很好。你们都是小鼻子,大鼻子就是我的专称了。有的民兵本来认识他,却调皮地向他要路条。他指指自己的鼻子说:噜,这不是路条吗?他和战士、农民交朋友,也和高级将领和领导人如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谷牧、肖华、万毅等有真挚的友谊。他常对身边工作的人讲:在新四军这支伟大的部队工作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我热爱中国人民,我离不开你们!1949年罗生特回国时表示,他要争取当奥地利首任驻华大使,再次来中国为促进两国友好贡献力量。惜乎他回国不久因病逝世,这一崇高愿望竟未能实现。但是,作为中奥人民友谊的奠基者,他播下的友谊种子已开出绚丽的花朵,他的英名也成为连结中奥人民友谊的象征。
罗生特是一位应载入中国当代史册的人物。今天,在罗生特战斗过的地方——山东省莒南县,人们已为他立起一尊四米高的汉白玉全身塑像。1992年10月5日,莒南县隆重举行了罗生特纪念大会和塑像揭幕仪式。10月8日,杨尚昆主席在北京会见了以奥地利联邦议会常务副议长瓦尔特·施图岑贝格为团长的奥中友协高级人士代表团一行,对罗生特作了高度评价和称颂。
罗生特离开我们40多年了。他的光辉榜样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并启迪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广开眼界,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命运同伟大祖国和外部的广阔世界联系起来,为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和发展世界和平友好事业,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献身。(附图片)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