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青春在岗台上闪光——记辽宁省学雷锋标兵孙晓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青春在岗台上闪光
——记辽宁省学雷锋标兵孙晓波
秦友顺石玉宣
编者按鞍山市交警支队民警孙晓波,数年如一日以自己的言行塑造出人民交警的良好形象。他立足本职岗位学雷锋的事迹颇为感人。他那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不徇私情的认真负责精神、满腔热情的奉献精神和至真至诚的行业精神,值得各行各业同志学习。
大雨滂沱,车辆、行人急匆匆。
在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工农街路口,一位中年妇女披着雨衣从南面骑车过来。当她刚刚向左转准备西行的瞬间,一辆公共汽车从南向北疾驶而来。骑车人、开车人全然没有发现对方,而值勤的交通警察孙晓波却看得一清二楚,一场惨祸就要发生!“快下车!”随着一声呼喊,孙晓波一个箭步上前,将骑车人从汽车前面拽过来,汽车发出刺耳的刹车声擦身而过。
中年妇女被眼前的情景吓懵了,好一会儿才说出一句话“谢谢你——警察!”
孙晓波当交警的7年间已从车轮下抢救11人。
孙晓波,今年25岁,出生于鞍山市旧堡区齐大山矿区。1986年参加交警工作以来,他刻苦操练。和他一起工作过的铁东区交警大队二中队队长李晓平说,孙晓波站在岗位,近在咫尺,远看数里,手势准确,姿势优美。他在工农街丁字路口岗值勤4年,这里每天有10多万辆自行车、1万多辆机动车和数万人经过,没发生一次责任交通事故。去年10月,他被调到海关门前的九支局岗台,使九支局岗台保持了省文明岗台荣誉称号。
一位旧堡区大孤山乡的个体车主,往市内拉石头,路过交通岗。孙晓波发现车身颠簸,示意停车。司机以为是警察找茬儿,气呼呼地问:“我犯了哪一条?”孙晓波向后车轮一指,司机发现左后轮的6根紧固螺丝已经松动5颗,有一颗螺丝帽已甩掉了,顿时面色苍白:“我的天哪……”那位司机事后特意给他带来香烟和苹果,被孙晓波谢绝。司机说:“这是俺全家的心意啊,你得收下。”孙晓波说:“你能安全行驶,比送我什么都好。”
孙晓波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热情认真。许多人都知道他的“约法三章”:照章办事,六亲不认;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欢迎监督,接受批评。他当交警7年,处理交通违章3.2万多件,检查机动车2.1万次,违章受到处罚者数万人,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他的一位同学驾车在岗前超车,以为孙晓波会睁一眼闭一眼地放行,结果他却被照章罚款。过后谈起这件事,孙晓波告诉他,如果为钱,他可以掏自己腰包把钱退给他;但是,如果见了违章不处罚,那就是失职。
铁东区交警大队队长乔楠叙说了一件他难以忘怀的事。
那是前年夏天,气温高达34℃。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汗流满面来到交警大队。他以为是找他告状,他迎上前去:“老人家,谁欺侮您,您就说。”
“我呀,谁也不说,就说孙晓波。”老太太一字一句地说,“俺家老伴有病,来不了,让俺告诉你们孙晓波的事。他一天两个来回搀扶俺过马路,一连3年啦!”
这老两口,都是七旬以上老人,家住路西,每天早晚,他们都要拄拐棍到路东的公园散步。这个时间,又是上下班高峰,车多人多。孙晓波怕他们行走不便,每次见到他们都扶着他们过马路。
孙晓波体谅司机和骑车人的难处。他把自己的岗台变成服务台,办成司机、行人的“贴心站”。岗台设有便民服务箱,备有打气筒、气门芯、修车工具、针线包、汽车灯泡、火花塞等,还有暖水瓶、医药箱以及消炎药、药棉、绷带等药品,以备急需。
为了满足过路人多方需要,孙晓波记地名、街名、单位名,把岗台附近的地形、地貌装在心里;为了有效疏导和正确指挥交通,他不但精通每一项规则,熟练指挥技巧,而且通过定时、定段“天天察”、“天天记”,逐步形成管辖路段的车流、人流密度图、流向表,加强指挥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孙晓波火热的心怀,感动着过往行人。前年10月,105人联名上书市公安局,要求表彰孙晓波。几年来,孙晓波严格的管理和满腔热情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他连续几年被评为省、市学雷锋标兵,市服务明星,省、市最佳民警。去年,他由交警中队长被提升为副大队长,市交警支队嘉奖他一套两室的住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